講了「時與位」的原理,這二者的延伸又到了一個「位、時、中、應」的概念,這四個字實際為;位置、時間、中庸、和應的簡書。當處理問題時,必先要考量自己的「位置」,原因見上回,「時間」亦作如是觀,所謂「中庸」,便是不能偏頗、偏廢,持平外便要固守「物極必反」的概念(古字無「返」字,故「反」字通「返」,所以它不是反轉或翻過來的意思,是來回往復,返回原點時又會重複,古人「剛柔相推,八卦相盪」原理便為此)。當有了「位、時、中」因素,問題的解決便有「和應」,可能有了附和及回應,一如老子所說:「音聲相和」之意,最終人們便得到如願的結果。
《易》經有三個內涵,曰:理、象、數。這三個字可根據《易》經的觀點看宇宙的事物人生也好、情緒思想也罷……它都有其原則和道「理」。以我們現代的觀念來說,「理」是屬於哲學的,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既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過來說,宇宙間的任何一個現「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時每個現「象」,又一定有它的「數」。所以研究《易》經的學問,有的人以「理」去解釋《易》,有些人以「象」去理解《易》,也有人以「數」去闡釋《易》。古代的人掐指一算,萬事皆知,那就是了解了「數」的緣故。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它的「數」,這是必然的過程。
有了「理、象、數」這原始資料,透過「六爻操作」,遇上疑難便要懂「變」,故原始「本卦」會由「變」爻求助,這就是應用六爻中的「變卦」,(或稱卦變)。
常言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可久,久則「達」),簡而言之為:變、通、達。結合前述則為:「理、象、數;變、通、達」,這六個字又有甚麼義意呢?學《易》要懂「變、通」,談《易》經首先要把「乾、坤」兩卦搞清楚,同時必須要注意的是「十二辟卦」(註:後詳)。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有一個代表的「卦」,而這十二個代表的卦就叫「十二辟卦」。十二辟卦是由「乾、坤」開始,而我們人的一生,也是用「乾、坤」兩卦作代表的;也是十二辟卦的道理,《易》說:「是故,闔戶謂之『坤』,開戶謂之『乾』,一闔一開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坤卦代表陰、也代表地、也代表女性;乾卦代表陽、也代表天、也代表男性。乾坤兩卦代表的很多,在物體裡邊黃金、玉、冰是以乾卦作代表;像釜、布、文則是以坤卦作代表。「是故,闔戶謂之坤」,意思是指把門關起來就是坤;「開戶謂之乾」,則是指打開了門叫做乾。換句話說,乾卦是放射性的。兩扇門闔起來就是坤,打開了就是乾;一闔一開,一收縮一開放,好像一緊張一鬆懈一樣。但是一關一開之間,「卦」就在「變」了,這就是前述的「變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