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有內地遊客將香港深水埗的西九龍中心描述為古老商場,那麼澳門諸如信達城、雅明商場等又該如何界定呢?還有一些處於廢棄邊緣又或勉力維持經營的商場,比如國際中心和荷蘭園商業中心,近年來甚至被視為探靈聖地。當中的幸存者──賈梅士購物中心在疫情期間竟然「鹹魚翻生」,但它能否成為其他大型商場學習的典範呢?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死場」地理位置並不差。除去一些我們可能不理解且難以解決的業權問題,這些場地佔地面積大,可經營的範圍也相當廣泛。它們曾有過輝煌的時期,但好景不長。隨着新商場的不斷湧現和對成功模式的模仿,這些老商場一個接一個地衰敗下去。
像雅明商場那樣的小型商場,大約是九十年代的潮流,或許也承載了許多創業者的夢想。商場內店舖琳琅滿目,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賣郵票的、賣小吃的、租借和售賣漫畫的,當然還有最多的賣服飾的,以及當年時尚年輕人的各種需求。商場雖小,卻如澳門那樣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那個時代,與賣草地的百達商場、裕興隆商場相比,雅明商場還算得上是新貴。後來,隨着核心商業區的不斷擴張,只有像國華商場或信達城那樣的大型商場,才能容納更多不同的商舖和餐飲進駐。
靠近外港碼頭的國際中心,見證了時代變遷,也有過它的輝煌歲月。其中的大佛口食坊是從香港開設過來的,還有保齡球場、電子遊戲中心以及桌球室,當年是吃喝玩樂的好去處。
荷蘭園商業中心昔日還設有一個兒童樂園,名字或許是歡樂天地或開心城之類的,那種模仿香港的室內兒童遊樂設施,機動遊戲中還有經久不衰的擲彩虹和投籃等。然而,隨着一批又一批兒童的成長,商場失去了對他們的吸引力,逐漸淪落到如今的狀態。這其中或許有人為的失誤、政策的改變……但更重要的是,當人們對過去的小店、遊樂設施和食品失去興趣和欲望後,商場再也找不到能讓它們重新興旺起來的顧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