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傳真)雜談時間與曆法  夏秋亭

打小我們便讀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中學時期讀過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春夜宴桃李園序》句子: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意思云:天地是萬物的客舍,時間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二者皆言時光不可追,去不復回。

爾後又學會了「宇宙」一詞,它有二重意義:一.包括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二.宇指無限空間,宙指無限時間。一切物質及其存在形式的總體。哲學上又叫世界。由此可見,時間空間之重要。關於時間:關於時間的誕生,科學家相信,起初時間大約誕生於一百八十億年前。當時,物質的宇宙世界在一場可怕的爆炸中誕生了。那場爆炸就是現在人人皆知的「大爆炸」。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原初宇宙「大爆炸」最重要的遺跡被偶然發現。兩位元貝爾電話公司的物理學家無意中發現來自空間的某種神秘的輻射具有方向性的「發散」,宇宙「創始」的證據被找到。宇宙的「創始」代表着時間的創生,同樣,也代表空間的創生。因為,時間和空間都不能存在於起點之前。簡單地講就是,從大爆炸之時起,就有了時間,同時產生了空間,時間和空間一併誕生。

一切似乎都在表明,宇宙的起初有一個宏偉的開端。現代宇宙學提出,宇宙的出現牽涉到時間本身的出現,《聖經》開篇記載的是「起初」。古代哲學家老子有云:「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同樣認為宇宙具有開始。哲學家艾思奇指出:「物質的運動表現在時間和空間中,所以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不能設想有離開時間和空間而運動的物質,也不能設想和物質的運動無關的時間和空間。」時間以其看不見、摸不着,卻無處不在的獨特的存在方式,主宰和推動着宇宙物質世界。時間使天地日月開始斗轉星移的運動變化,地球出現了春、夏、秋、冬四季氣候,生命呈現出了生、長、壯、老、已的過程,植物再現了生、長、化、收、藏的不同階段。

時間帶動着物質世界向着一個方向前進,然後耗散、消失、回歸。時間不能倒退,空間不會重演,過去的不能再來。由此產生了時來運轉、時不再來、時過境遷、時不我待的諸多現象,這就是「時間之箭」之特性。

可以想像,現實的是萬物從有到無,實際上都被賦予了有限的時間,而時間既然有開始,就必將有結束。這種現象在生命中標誌性的體現是,「失去時間的生命體,生命將不復存在」。時間對於生命至關重要。

《黃帝內經‧素問》篇云:「四時陰陽,順之則生,逆之則死」。愛因斯坦認為:「存在是四維的,是合併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四維時空中的存在,而不是一個三維存在,外加它在時間上的演化」。「單獨的時間或單獨的空間不會存在,唯一存在的是兩者的融合體」。

英語時間為單字「Time」,但中國文字將時間的「時」字,形象地繪寫成:「日光」在「土地」上移動「一寸」的距離。這個繁體「時」字較諸簡體「时」更是一個文化承傳的原則。「時」的左邊有「日」字的意義非常明確,就是太陽的意思。「時」字用日來作形符,說明「時」的產生與太陽的運行有很大的關係,那麼,「寺」呢?《說文解字》云:「廷也,有法度者也。」一個太陽一個法度,合起來即為時,時的這個造字,倘改為「时」,又有何不妥?這涉及春夏秋冬四季怎麼產生?它是由太陽的視運動產生。太陽的運動,造成了日、地兩者關係的改變,當運動至某一特定的日、地相對位置區域便構成春,依此類推便有夏、秋、冬的產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