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志願軍:存亡之戰》:年輕人為國獻身的歷史  圖文/王珉

 《志願軍:存亡之戰》,將視線投向志願軍第63軍,呈現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中持續十三晝夜的關鍵一戰——鐵原阻擊戰。電影共有三組人物關係分別是,李默尹(辛柏青飾演)、李想(朱一龍飾演)、李曉(張子楓飾演),一家三口齊上朝鮮戰場割捨不斷的親情線,成為《志願軍》第二部的主線人物;楊三弟(張宥浩飾演)、楊傳玉(李卓陽飾演),兩人喚醒罹患戰爭失憶症的孫醒(陳飛宇飾演)的身份,他們組成了年輕戰士的成長線;吳本正(朱亞文飾演)和張孝恒(歐豪飾演)組成了專家和警衛員,保鏢和被保護的互助線。從三對英雄群像中,可窺有六位是年輕人。

 第一組關係中的年輕人是一對兄妹。朱一龍飾演的李想是志願軍第63軍教導員,作為經驗豐富的老兵,他帶領士兵身先士卒死守戰壕,戰場上奮勇衝殺。李曉也追隨父親哥哥的步伐,在第一部電影中她就成為一名翻譯員,而在第二部她報名上抗美援朝的戰場。她親眼目睹太多生死離別。

 第二組關係中的年輕人是三位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戰友。孫醒在松骨峰一戰中失去了好兄弟和幾乎全部的戰友,因無法承受巨大傷痛而患上戰爭失憶症。楊三弟通過報紙上的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將孫醒的記憶喚起,那些熟悉的戰友名字就像一個個連接點,把孫醒斷掉的記憶重新接起來,喚醒年輕人內心深處,所有積壓的情感噴薄而出。孫醒迫不及待地去找教導員李想報出:「我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副連長,孫醒!」

 第三組關係中,張孝恒也是年輕人。當時,軍工專家稀缺,都配專職警衛保護。警衛員張孝恒隨專家吳本正進入朝鮮,頑固的張孝恒總是陪伴其身側形影不離。

 在視覺上,該片較少用宏大敘事常用的大場面。因為這不僅是一場捍衛和平的戰爭,更是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的生死存亡之戰,更要刻畫彼時中國無數家庭中的小家縮影,聚焦李默尹、李想和李曉這一家三口上朝鮮戰場的宣言:「守鐵原就看你們的了!」「放心吧!我是你兒子!」父子的對話,父親的不舍,短暫的相聚。父親塞糖給女兒李曉吃,把甜留給家人,苦自己吃了。

 片中有幾處讓人刻骨銘心的場景,李想給戰友們看他夾在戰爭記事本裡、那天離家時妹妹李曉送的花所說的話,讓人思緒萬千:「花雖然乾了,但是仍有香味。」而片末,第63軍堅守鐵原到最後一刻的英雄——正是李想,他通過無線電和63軍軍長傅崇碧(吳京飾演)通信:「軍長我們回不來了!」李想的記憶閃回到一家三口在家時在一起的場景,前方的敵人千軍萬馬逼近,李想卻輕輕地把幹花放在洪水裡,目視著花靜靜漂遠,視死如歸。在廢墟和火舌中,洪水沖過防線,李想以凡人之軀,憑藉熱血孤勇抵擋「聯合國軍」的鋼鐵洪流。那朵花宛如李想的生命和使命,做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因此該片震撼的不是電影,而是當年年輕人為國獻身的那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