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百花園裏,我是一名年輕而執著的老兵。自初中開始酷愛唱歌和寫作,差點走向了偏科的狀態。幸遇良師,一生受益。走上工作崗位二十多年間,我才算真正地「我手寫我心,我思故我在」,迄今已在《新民晚報》《國家電網報》《脊樑》《西安日報》《做人與處世》等報刊刊登散文詩歌六百餘篇(首),平心而論,鮮有自我滿意的佳作。
散文寫作於我是一種愛好和興趣,她可以讓我的眼光更長遠,思維更廣闊,讓我關注多姿多彩的新時代。她可以讓我少一些壓力、浮躁和焦慮,多一些輕鬆、愉悅和自信。空閒之餘,我敲擊鍵盤,或用手機記錄生活中隨時隨地的所見所聞,所學所得,所思所悟。
陸游曾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句話說得很實在,告誡我們寫作者不要故弄玄虛,不要矯揉造作。在喜歡創作或者已經形成創作習慣的寫作者眼裏,文章其實就是那麼平平地鋪在生活裏,單單等着我們以文字的形式將它們一個個攙扶起來。正如「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光和靈感」,而一旦眼光犀利,靈感如電流在腦海裏閃現的瞬間,我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記錄下美好的暫態記憶,就是一篇不錯的散文。
生活中,我們往往看慣了春花秋月和四時更迭,變得遲鈍又漫不經心,輕慢了大量本來應該珍視的文章素材瑰寶,丟棄了身邊很多美好的東西,在寫起作品時陷入「無米下炊」的窘境。其實,只需要我們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雙眼,擁有一顆敏銳的心靈和審美的藝術性,身邊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可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都可成為生活中與我們心靈相碰撞的「感觸點」。感觸點就像投入湖中的那枚石子兒,蕩起的漣漪就是形成文章的思路。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正是說明了人格美與自然美的對應關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機融合。一場旅行,就像是一場逃離,讓我們暫時拋開生活的瑣碎,去追尋內心的寧靜與美好。每一個目的地都有其獨特之處,但如何發現並展現這些獨特,就需要我們有一雙敏銳的眼睛,還有自己的情感所思。就像三毛在《萬水千山走遍》中,她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南美洲壯麗風景的描繪上,而是深入當地的生活,與印第安人交流,分享他們的悲歡離合。這種獨特的視角,讓她的作品充滿了深度和溫度。
生活中,我尤其喜歡美食,喜歡做飯犒勞自己。散文寫作和做飯一樣,必須提前處理好各種食材,精心搭配,按序製作,火候適當,才可烹飪出一道秀色可餐的美食,我很享受烹調美食的過程。小時候,爺爺奶奶做飯的過程記憶猶新。每一道食材經過精心烹飪皆可成為一輩子的味蕾記憶。每當全家總動員一起鹵肉,製作黃酒時,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家庭年味的濃濃氛圍。歲月更迭,依然難忘美好的場景和食物,因為它鐫刻在國人的文化基因裏。文學其實是鮮活的,鮮活在每個具體真實的細節中,需要文字記錄下那些珍貴的細節和溫馨畫面。以前讀《紅樓夢》時,只覺人物關係複雜,嘈雜不堪。直到後來知道為啥張愛玲一生癡迷讀《紅樓夢》,因為它的每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故事情節都是經過精心設計而為之。哪怕是吃飯,從食材製作方法,到吃飯排面、再到吃飯氣氛,都能通過文字描寫進行精準地捕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