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泥土出發(下)  文/李煥龍 圖/王韜

 參與研學活動的漢濱初中一位老師,深情講述了這樣一個場景:當一批學生在這兒很有藝術興趣的玩了半天泥土後,一聽要下到水田去上一堂「深入泥土」的自然課,他們興奮的如同放飛的鳥兒,嘩啦一下就奔到了河邊的水田,鞋子一脫就下了水,不一會那水田就變成了泥潭。當他們腳踩泥土、手抓泥土,自由自在的玩泥、觀泥、塑泥時,心靈完全放飛於自然、回歸於童真,顯現出了人與自然相融的返璞歸真。因此,他們可以把爺爺輩的徐平校長稱為「平哥」,也可叫來「美女老師」打水仗。這種人與泥土的親近、和美,讓人想到了《女媧摶土造人》的美妙傳說,讓人想見了明日鄉土的詩情畫意。

 接待廣佛小學研學活動的一位教員,為我們介紹了一位小女孩。她是大山裡的留守兒童,沒有走出過秋河,更沒進過縣城,曾經的理想是上到化龍山頂,看清太陽的模樣。當她知道家鄉的泥土可以燒成磚瓦、蓋成樓房時,便得知:社區連片的徽派風格平房,鎮上高達一二十層的樓房,以及電視裡播放的城市高樓大廈,均起基於泥土,並是泥土燒製的磚瓦所建的,她便使勁跺了三腳,在泥土上跺出深深的腳印,在腳印上寫下了自已長大成人的理想:左腳為「規劃師」,右腳是「建築師」……

 當我們的視線從田野收回敞篷,驀然發現:安康市創客培訓學校校長萬琴棋的眼晴濕潤了,美女作家們的眼晴亦濕潤了。而那晶瑩的淚花中所閃爍的,是一棵棵從泥土中長出的幼苗,是一個個從泥土中站立起來的新人。

 是啊,作為鄉土中國「農」的傳人,我們無論是作家、畫家、音樂家,還是教師、廚師、工程師,祖上均生於泥土、長於泥土。泥土是我們的底氣,是我們的底色。每每回歸泥土,走進土地,我們不僅接地氣、增底氣,而且有了走出大山、走向高遠的力氣與志氣。這就是泥土的力量,是中國人與泥土的天然關係!

 從職業中學到研學基地,這塊土地的性質沒變;從培養知識化農民到培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這塊土地的職責沒變;從田地裡的農人到基地的創業者,他們對土地的忠誠沒有改變。

 當我們的目光再次透過那一排冬陽之下挺拔高大的松杉,便從敞篷下的泥土看到了田野裡的鄉土。我們從泥土上所看到的,是正在積蓄力量期待春天拔節生長的樹木,是奔向遼闊天空翱翔的鳥兒,是民族的未來和人類的希望!◇(完)





<上月下月>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