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人生不過是一串燦爛的編碼   甘遠來

編程,指編寫程式代碼以完成一個完整的機器運算過程,是科技新世代必備技能。

曾在小學學過編程。當時被選拔為機械人小組的成員,參加過許多不同的科技活動和比賽。由組裝模型,到調試機械人或機械小車的性能,再到編程、驅動,都是一手包辦。難以想像當初的我竟然可以熟練得一打開編程軟件,不用看屏幕,就能指使鼠標點擊相應的模組,生成最簡單、最基礎、最核心的程式。我深刻記得,那個編程軟件叫「機械人快車」,編寫好程式後通過數據線把程式輸入到機械小車,啟動開關,小車就能沿着地圖上的黑色粗線快速前行,岔路、轉彎等障礙在編程時也要顧及,不然小車就會按照輸入的既定程序,橫衝直撞。

後來,因為升上中學丟失了相應的訓練,我喪失了這個技能。

讀大學的時候,誤打誤撞地修習了一門名為「語料庫方法與技術」的編程課,本以為是教導我如何使用既有的語料庫進行檢索和整理,結果是教導我從零開始,以Python獲取互聯網上的原始數據,自建一個新的語料庫。我硬着頭皮以文科身入理科陣,每每上課都是頭暈目眩,最終也是讀完了。最後僥倖地憑藉課程論文而獲得高分,因為由我的組員負責編程、獲取數據,我只負責動筆書寫。

倏地覺得編碼貫穿了我們的人生。即使搞不懂箇中奧秘,但這些海量的數據依然一條條地構成了我們的生活,衣食住行樣樣離不開。更直觀地理解編程,就是我們的生死,出生我們獲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串代碼(身份證號及出生證號),死亡我們獲得了人生中的最後一串代碼(死亡證號),由開始到終結,未嘗不是一種由編碼驅動生活的過程。

今年認識了一位小朋友,十二三歲,臉頰的嬰兒肥還在,被問及喜歡甚麼科目時,他接連說自己不喜歡中文、英文、數學,我問他你喜歡甚麼,他說:「編程。由小學我就開始編程了,好玩。」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點點曾經的自己。(Z世代小傳‧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