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展開幕 宋元善本超六成

 【中新社北京九月九日電】(記者應妮)有「典」字的甲骨、漢靈帝時期的「熹平石經」殘石、《資治通鑒》現存最早的宋刻本、《紅樓夢》最早的刻本……「亘古巨制煌煌文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展」九日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幕,宋元善本超過六成,堪稱古籍類展覽的一場盛宴。

 展覽共展出珍貴展品五十四種七十五冊件,重點展品包括國家圖書館藏宋淳熙七年(一一八零)池陽郡齋刻本《山海經》、「熹平石經」《尚書.堯典》殘石、宋紹興二年至三年(一一三二至一一三三)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刻本《資治通鑒》、宋刻本《陶靖節先生詩》,山東博物館藏「工典」蔔骨等。

 其中,「工典」蔔骨蔔辭中的「典」字為冊形在上,雙手形在下冊,會雙手捧讀典冊之意;蔔辭中的「工典」是殷人祭祀中貢獻大冊的儀式。

 《資治通鑒》成書不久便開板刊刻,但北宋刻本今已不存。此次展出的南宋刻本為《資治通鑒》現存最早的宋刻本,且為存世全者唯一一部,價值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漢靈帝熹平年間,召令蔡邕等人正訂五經文字,書丹于碑,並鐫刻立於洛陽太學前,史稱「熹平石經」。展出中的這塊殘石對應後世通行孔傳古文《尚書.堯典》,據學者研究,孔傳古文《舜典》乃割分《堯典》增補而成。

 現場展出的程甲本「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是《紅樓夢》最早的刻本,首次將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鶚的後四十回合併為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多種形式的多媒體互動之外,展廳內還設置了毫米波雷達人在傳感系統,探知人體存在則開啟照明,這就大大降低了對光敏感的文物曝光時間,延長了紙質文物安全陳列周期。

 展覽由中國國家圖書館主辦,遼寧省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山東博物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甘肅簡牘博物館、荊州博物館協辦,將於九月十日向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