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科技與狠活實踐版 泰來

近日,一位網友在深圳光顧知名連鎖咖啡店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的經歷,在網絡上引發了一場關於食品添加劑的熱議。他表示在看完配料表後,驚訝地發現,店內幾款飲品的配料成分表上,密密麻麻地列滿了化學名詞,讓人不禁對「元素週期表」有了新的聯想。以「白酒風味厚奶」為例,除了我們熟知的生牛乳、椰子油和白砂糖外,還赫然在列着諸如單、雙甘油脂肪酸脂、磷酸氫二鈉、微晶纖維素、卡拉膠等一長串食品添加劑的名字。另一款「配製型含乳飲料」同樣不遑多讓,檸檬酸鈉、碳酸氫鈉、結冷膠等名詞讓人眼花繚亂,初次接觸難免心生疑慮。

此帖一出,立刻在網絡上激起了千層浪。有網友直言不諱,指出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列出來的已經夠多了,沒列出來的可能更多」,認為這是現代科技發展下「科技與狠活」的縮影。也有人從經濟角度解讀,認為添加這些成分是為了降低成本,以適應市場需求和消費水準。

然而,反對的聲音也不絕於耳。有網友理性分析,強調食品添加劑在全球食品工業中的普遍性,「食品添加劑並非洪水猛獸,全球都在使用」,並指出這些看似複雜的化學成分,其實在很多食品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他們進一步解釋說,內地之所以會詳細列出所有添加劑的名稱,是出於法規的嚴格要求,哪怕在港澳地區,不過用些更似是而非的名字取代,背後可能是同樣的物質。

更有網友以輕鬆幽默的態度緩解了緊張氛圍,表示這些添加劑其實都是經過嚴格審批的安全物質,「沒甚麼好怕的,做雪糕也經常用這些」。他們鼓勵大家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劑問題,不必過分擔憂其食用安全性。一般而言哪怕我家有老有少,但對「廢水」亦不會抗拒,畢竟我們都理解到這些不是每天的生命所需,偶爾開懷飲一杯亦不為過,正如汽水啤酒其實長期飲用對身體亦是無益,但自然有政府監管,我們的身體亦很坦白地接受,且不用太過緊張和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