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四月十三日電】(中新社記者 香盧平)四月八日,香港引進的第四批共十八家重點企業簽約,加上早前引進的六十六家重點企業,它們在未來數年會在香港投資約五百億港元,創造逾兩萬個就業機會。
長期以來,香港經濟以金融、貿易、物流為支柱。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香港近年來以改革創新引領未來,加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香港特區政府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於二0二二年十二月投入運作,專責引進世界各地具高潛力、代表性的創新科技重點企業。成立之初,引進辦定下五年內吸引一百家相關企業來港的目標。如今來港企業數量突破八十家,展現出特區政府對增強香港創科領域發展的決心。
目前已簽約的四批重點企業,涉及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產業,這些企業的理念和研究領域與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的方向一致。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第四批重點企業簽約儀式上說,「這些企業為香港帶來投資、就業機會和科技,同時也帶來能改變生活方式和激發創新的產品和方案。」
依筆者看來,各重點企業來港落戶有共同點──看好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人才聚集高地的優勢,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看好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廣闊前景。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如今,「鳳凰」已引來,如何提供足夠多的「梧桐樹」共它們「棲息」,確保引進企業真正紮根香港成為接下來的重中之重。
為此,引進辦表示會與特區政府各機構合作,共同為來港重點企業提供「量身定製」的「一站式服務」,如提供資訊與評估、搭建人脈資源、提供稅務與融資優惠等。在二0二四年施政報告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為進一步便利重點企業在香港設立總部或分部業務,亦提出修例並制訂引入公司遷冊機制、助力「出海」的中國內地企業享受跨境人民幣結算融資便利等措施。
「科技創新和人才是國際必爭之地。未來香港會繼續吸引人才,引進更多重點企業,不斷加強香港競爭力。」如李家超所言,香港的創科發展正迎來機遇。香港這棵「梧桐樹」也在不斷完善配套措施,讓重點企業與香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同頻共振」,助力「金鳳凰」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