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怨恨的遺傳 方婷

網名沙白的上海女子,前陣子直播她在父親陪同下,赴瑞士接受安樂死,此舉讓她成為網上爭論焦點,引發熱議,按照「國情」若大多數人贊成和鼓勵的話,此舉必然有害國策,變相鼓勵大家輕生;至於有人批評死者,這又有違傳統上的「死者為大」,生命是否有選擇權,這個爭議其實莫衷一是,在我看來沙白這場「生命教育」或者更重要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個過程,一個她和家人都可以自由自主她的生命走向的模型。

原名鄭豐的沙白,在與紅斑狼瘡鬥爭了二十多年後,才作出要到瑞士進行安樂死的決定,證明她不是沒有對生命有留戀,亦不是沒有重視生命,在權衡過苟延殘喘下去是否更值得這個問題上,我估計她的經歷會更多。所謂「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尤其她更在七十八歲父親的陪同下,一同走過人生最後的日子,哪怕是身邊的人仍未能改變她的決定,到最後父親只有形容自己是「不接受也要接受」,又透露女兒生前為他安排去美國旅遊散心,這一份孝心和貼心,也許更是令人神傷。

本來沙白在抗病期間,就不太依循醫囑,而據她的父親形容女兒是不肯接受任何一點批評的人,她本身經濟獨立,又不婚不孕,自由自在,也沒有任何掛心。不過當中還包括另一個人,沙白的母親,在其網上片段中可見她對母親是懷有恨意,有指是因為她在基因檢測公司拿到一份報告,指自己的紅斑狼瘡是從母親那邊遺傳而來,這一點再加上沙白反叛行為與個性,亦加速了母女間的反目。

其實驗出遺傳基因是否就可以找到「元兇」?在我看來這可以是一個解釋,例如有些人不煙不酒但都可以患上絕症,問題是目前我們自然而來的遺傳,無論好的或壞的都直接傳過來,從智慧、容貌到身體的種種毛病或特長,都是那樣的包攬過來,那又有何可以怨恨?也許這些都是一個藉口,背後有更多千頭萬緒的恩怨,也不是在這個人已去的時候可以再分析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