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斯堡室樂團(Camerata Salzburg)在十月十二日音樂會上半場演奏了莫札特一首歌劇序曲和《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筆者認為交響曲的演繹僅中規中矩而已。薩爾斯堡室樂團自二零一六年至今不設正式指揮,當晚情況,應由樂團首席帶領演奏,在其「猛烈」驅策下,感覺速度頗快,尤其第一樂章弦樂有點上氣不接下氣,整齊度不足,存在較多砂石,予人草率之感;幸好第二樂章起漸入佳境,並於最後獻上奏得較為出色的第四樂章。個人感覺,交響曲演繹顯得激情有餘,斯文不足,整體音色較粗糙。詮釋莫札特作品如在動與靜、明與暗的拿捏上有所不足,將失去其特有的優雅魅力及音樂光彩。
整體演奏以爽朗直接手法作為賣點,看來這路演繹是近年較流行的方式,在提倡多元風格的潮流下,這種手法並無不妥,也實在有其捧場客,但聽多了教我感到有點厭倦,反而讓我懷念起Karajan的雍容華麗,Bohm的優雅大方,還有Walter的溫馨醉人。Sándor Végh統領薩爾斯堡室樂團時,亦以「洋溢爽朗活力」作為演奏莫札特作品的主導風格,但他的詮釋更在乎上述「動與靜、明與暗」的對比,而且是「高明」的對比,在這種藝術手法貫穿下,莫札特音樂才能「既高貴、又樸實,既活潑、又恬靜」。
為拾回薩爾斯堡室樂團在韋格(Sándor Végh 1912-1997)棒下的莫札特作品印象,回家後即找出相關唱片重溫(莫札特最後兩部交響曲,一九九六年錄音)。《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各樂章結構工整嚴謹,速度徐疾有致,音樂動態自然生發,雍容貴氣立時顯露。韋格很注重弦樂線條的表現,各聲部鋪排精細整齊,音色平滑雅緻,這才是我喜愛的莫札特形象,聽過錄音,更讓我感覺音樂會中交響曲的弦樂音色實在不濟,事實上,弦樂最直接影響古典時期作品的演繹效果,過度驅策只會犧牲掉當中的溫潤優雅特質。
韋格是薩爾斯堡室樂團一九七八至一九九七年的音樂總監及首席指揮。薩爾斯堡室樂團舊稱薩爾斯堡莫札特學院樂團(Camerata Academica des Mozarteums Salzburg),此團一九五二年由音樂教育家及指揮家鮑姆加特納(Bernhard Paumgartner 1887-1971)創立於莫札特家鄉薩爾斯堡。鮑姆加特納是Karajan的作曲導師(他早已揚言卡拉揚將成為著名指揮家)。在鮑姆加特納帶領下,樂團展現出輕盈、靈巧、活潑且優雅的演繹特色,可謂深得莫札特音樂風格真傳。鮑姆加特納統領樂團至一九七一年離世,首席指揮一職先由意大利大提琴家Antonio Janigro接任,直到Sándor Végh一九七八年上任後,薩爾斯堡室樂團終於踏入成立以來最活躍的年代。
韋格是匈牙利小提琴家及指揮家,是匈牙利小提琴學派始祖Jeno Hubay(1858-1937)的得意弟子,他創立的Végh Quartet一直甚具聲望,演繹的貝多芬、巴托克四重奏作品長期受到好評。Végh Quartet解散後,韋格全職擔任薩爾斯堡室樂團的藝術總監兼指揮,直至逝世。在該段時期,他們推出一系列莫札特作品錄音,其中的小夜曲與嬉遊曲演繹與錄音特別優秀,最受樂迷愛戴。樂團靈活地配合韋格的指揮,演奏整齊精煉,速度恰到好處,節奏充滿彈性,強弱對比更妙不可言,堪稱活力與優雅的最佳調和,尤其那張包含KV525弦樂小夜曲的唱片,早已成為很多樂迷及音響迷的恩物。後來,該系列錄音被結集成10CD平價套裝再版,當然更受歡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