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聽歌   甘遠來

第一次接觸到以數據形式播放的流行音樂是在小學三四年級,家中剛剛擁有枱式電腦的時候。那首歌是木匠兄妹(Carpenters)的「Yesterday once more」,這是我的流行樂啟蒙,直至此時此刻我仍能熟練地唱出歌曲的頭幾句歌詞。

當時流行的台灣歌曲聽了不少,港樂的旋律更是刻印在腦海。

隨歌曲播放,音樂播放器的頁面會有不同展現,若折疊頁面則只有柱形的音浪起伏,若全屏打開則有絢麗的幾何圖案幻變。我還記得那個音樂軟件名為「千千靜聽」,圖標橙色,有着一個黑色耳機。

之後不知緣何,千千靜聽被我們家「淘汰」了,轉用另一個藍色的音樂播放軟件,每次打開都會有俏皮的音效:「Hello,Kugou!」但隨着手機興起,枱式電腦在我家地位漸漸式微,最終只淪為配飾及電源轉接裝置,聽歌也不再用電腦聽了。

讀大學時,手機中的音樂軟件是QQ音樂,需要購買產品計劃才能暢享大部分歌曲。我才醒悟知識的重量,錢財多或少不是重點,貴在對藝術作品的尊重。於是,我欣然付費,並續費四年。後來畢業回澳,不知因為版權問題還是換了電話的緣故,軟件內的大多數歌曲都無法播放。

沒有糾纏多久,我便放下了。畢竟極其熱切地追逐某首歌曲的澎湃需求完全可以在線上網站實現,點擊、輸入、搜尋,凡所應有皆盡有。但偶爾還會為了喜愛的歌曲購買單曲,只是不久後又會忘記聽歌罷了。(Z世代小傳‧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