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中國積極推動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   劉惟真

幫助醫生開展預問診與篩查量表填寫工作、協助農民進行農產品生產監測與價格預測分析……正在天津舉辦的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生成式人工智能豐富的應用場景展現了大模型的無限可能,也描繪了充滿科技感的未來生活圖景。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業採用率已達15%,市場規模約為14.4萬億元;製造業、零售業、電信行業和醫療健康等四大行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採用率均取得較快增長。

近年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範圍掀起熱潮,不少中國企業加快開展核心技術研發,積極佈局智能化「新賽道」。

展區內,由上海蜜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能輔助專業用戶提高校對質量、提升校對速度、降低差錯率的「文修智能校對大模型」十分吸睛:一本20萬字的書稿,在「文修智能校對大模型」的輔助下90秒左右就能完成審校。

蜜度文修總裁、蜜度研發副總裁張曉娟介紹,規模巨大的訓練數據和強大的算法是大模型「反應能力」的根基。為了實現迅速準確校對,其訓練數據規模達8000億詞符。

張曉娟說,通過審核、校對、潤色等環節,大模型能夠在保障圖書、文稿、公文等內容時效性的同時提升其準確性、安全性。截至目前,以「文修智能校對大模型」為技術底座的「蜜度校對通」軟件已在全國擁有上萬家合作伙伴。

多位與會專家指出,與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場景結合、為千行百業賦能增效是大模型的必然發展方向。

科大訊飛展位上,以「訊飛星火大模型」為核心技術底座打造的「羚羊工業大模型」,具備工業文本生成、工業知識問答、工業理解計算、工業代碼生成、工業多模態等核心能力,可以從海量數據和大規模知識中持續進化,實現從提出、規劃到解決問題的全流程閉環。

「這一大模型不僅可以生成生產交接班報告、設備點檢記錄等,還可以對設備故障診斷、生產質檢規程、安全生產規則等問題進行精準回答,成為生產線上的『智囊團』『診療師』。」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市場中心副總經理董斌說。

「過去一年,大模型的長足進步使得信息分發獲取、內容生產、全自然交互都顯現出極大不同,逐步改變著科研範式、產業形態與市場競爭格局。」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表示,隨著「底座」能力的提升,不少技術進展將能與大模型「通」「專」結合,賦能行業發展。

為規範生成式人工智能行業發展,中國已發佈《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對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規範、義務主體與責任作出規定,強調技術開發、服務提供者的主體責任。

「大模型是打造新質生產力的工具,必然需要與傳統產業生產力的改進緊密結合在一起。」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認為,把大模型「做大」並非唯一路徑,可考慮做精做專、用一個大模型解決一項專業問題,在有需要時將多個專業、垂直大模型組合起來工作。

與會專家指出,大模型作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已成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未來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大模型基礎設施化,促進行業應用和中小企業普惠使用,不斷繁榮創新應用的生態;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推動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結合行業高質量數據集的建設,實現「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