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傳真)大雨連綿說水災  海浪

過去的週末,經歷早晨的一輪風雨之後,雨勢轉弱,我便外出閒逛,不一會,雲消雨散,天色放晴,實近日難得的好天氣,心想,今天將是一個陽光明媚的美好週末啊。

正是「天有不測之風雲」,中午開始,烏雲再現,嘩啦大雨,接踵而來,回家途中,更遇滂沱大雨,我雖有傘,卻仍被困下環,沒多久,大雨停歇,便繼續行程,可是,此刻街道,已成澤國,車輛駛過,波濤洶湧,遂不得不再停一會,待水退才回家。

這場大雨,讓氣象台發出紅色暴雨信號,多區淹浸,尤幸只是急水難消,大雨剛停,積水瞬即退卻,未釀成災,實是有賴政府近年的渠網整治工程。

昔時,筆者職於外勤工作,每當連綿陰雨,就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了。猶記那年某天早上,我出勤十月初五街,出發時,已是淅瀝小雨,緩緩細步,並未覺艱辛,移時,雨勢漸密,不久更是傾盆而下,路面潦水,只一瞬間,已變作水深半呎,街道成河;我一手持傘,一手提工具箱,踽踽而行,越近目的地,積水就越深,至十月初五街時,更是水深沒脛,康公廟前地,一片汪洋,暴雨夾着雷電,瓢潑而下,人在水中獨行,舉步維艱,至到達出勤地點時,我就猶如泳罷上水,店舖的地面,已被我身上的滴水,弄濕大片。而衣履濡濕,也是靜電肆虐之時,在修機過程中,常被電殛,雖不致觸電受傷,卻也存在一定的危險。

下環,是澳門水患的重災區,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的一個清明時節,暴雨驟至,街道積水難消,姐姐在下環街的店舖被淹,污水如瀑布般,自廁所噴湧而出,瞬間漫遍一室,我們趕忙堵塞,幸搶救及時,損失不大,但事後清理,更叫人厭煩,也因之而安裝防水設施。

至九十年代,颱風「貝姬」襲澳,我清早起床,收聽颱風消息,說:八號風球,已經懸掛。知道不用上班,隨即倒頭重睡,忽然聽得,街外人聲鼎沸,我自露台外望,只見海邊的停車位,已與海平面連成一片,路邊停泊的汽車,正在水中蕩漾,車主們呼兒喚婦,齊心協力,推車撤離,街上一片繁忙、熱鬧。看罷熱鬧,回床再睡時,又聞得另一節颱風消息,說:潮水漲定時間,是上午十時四十五分。我看看時鐘,相距還有約三小時,當下海水已漫上馬路,三小時後,將會如何?我思量再三,肯定下環街必定淹浸,遂致電姐姐:下環街將會水浸。掛上電話,即回床睡懶覺、讀閒書,享受那颱風賜予的假期。

只句許鐘,姐姐來電,叫我到她的店舖幫忙;我匆匆下樓,發現門前的河邊新街,汪洋一片,我繞道上路前往。到達下環時,街道已成河流,颱風吹起細浪,不斷拍打店門,姐姐的店舖,店門敞開,並落下防水閘,店內人員,正努力抗洪,我涉水進店,店內一片狼藉,積水處處,海水正緩緩地,從防水閘縫,湧進店內。由於左右隔鄰,已泡在水中,受水壓影響,牆壁亦不斷滲水,我們只能把滲進店的海水,舀回街外,此刻,海水仍不斷上漲,距離十時四十五分,還有個多鐘呢。

事緣姐接過我的訊息後,臨窗外望,街上安定寧靜,除了雨濕,就沒半點兒積水,姐夫設想先悠閒地享用早餐,後才安裝水閘,可是,早餐未吃完,海水已光臨店外,見此,姐夫急忙放下早餐,先安裝水閘,匆忙間,水閘安得不穩當,海水自縫隙滲入,至我抵達時,情況已稍稍緩和;可是,防水閘能否抵禦,仍在不斷上漲的海水?還是未知之數。在姐夫加裝了最後的重器,那塊更大一點的木板後,各人就只能靜靜的等,等待十時四十五分的到來,並期望海水,不要漫過防水大閘,造成更大損失。

潮水上漲至距閘頂約十公分,足以淹至與我齊肩時,十時四十五分到了,海水停止上漲了,須臾,海水開始回落,不一會,已降至膝蓋,情勢轉危為安,至此,水災終於過去了。我亦功成身退,擇路回家。

颱風貝姬帶來的風暴潮,重創下環,所有店舖,無一幸免,在我離店時,還見隔鄰店舖的積水,正汨汨流出,獨吾姐逃過一劫,損失輕微。

自千禧以來,水患更加頻繁,先有「黑格比」,後有「天鴿」「山竹」,今年風季又到,居民更宜加強防備,提高警覺,勿讓「天鴿」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