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輝:演員、評委、文人

 【中新社上海6月22日電】(中新社記者繆璐 王笈)孱弱無能的皇帝、風度翩翩的富家闊少、亦正亦邪的警探、風流惆悵的俠客……從影四十餘年,香港演員梁家輝銀幕形象不曾定型,被稱為「千面影人」。銀幕之外,演員、評委、文人,梁家輝同樣擁有著「千面人生」。

 1982年,梁家輝跟隨香港導演李翰祥到北京拍攝《垂帘聽政》,飾演咸豐皇帝,並因此獲得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成為金像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我的電影演員生涯其實起點挺高的,第一部電影就拿最佳男主角。」梁家輝二十二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但那時我對電影演出一竅不通,後來才意識到,我的成功可能源於天生是一個很敏感的人。」

 梁家輝透露,他日常會注意不同人的生活細節,「我坐公交車,會留意路邊的每個人,這個人為甚麼會穿成這樣,為甚麼會這樣走路,基於觀察,這些片段的東西就會越來越豐富,日後陸續成為演繹角色的靈感來源。」

 在出演的一百多部電影作品中,梁家輝不斷求變,與角色互相成就。談及未來是否還有想挑戰的角色,梁家輝說:「不是我選擇角色,而是希望未來有更多不一樣的角色能選上我。演到老學到老,希望我的演藝生涯可以歷久彌新。」

 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梁家輝有了新的身份──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梁家輝坦言,之前參加電影節,都是帶著作品,用演員的身份參加,「這次轉換了身份,壓力對我來講是蠻大的。」

 擔任評委期間,梁家輝每天需要看三部電影,觀看的過程中,一開始需要從評委的身份抽離,代入普通觀眾的情緒,在激動和衝動結束後,又要重回理性,冷靜分析。

 梁家輝說:「我已經一個禮拜沒有睡好覺了,晚上躺在床上,當天看的電影就會陸續浮現出來。每部電影都充滿驚喜,與其他評委交流不同的意見,都讓我有所得益。」

 電影節通過展映不同類型的影片,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觀眾走進影院,這讓梁家輝十分驚訝。梁家輝表示:「在我以前的認知中,電影觀眾一般都是年輕人,但這次我改觀了,原來好的電影是會吸引不同年齡的人來觀看,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現象,也是中國電影發展非常成功的一個點。」

 從韓愈、蘇軾、李清照,到張愛玲、臧克家、張海迪,從四大名著到《戰爭與和平》《一九八四》,藏書眾多的梁家輝,愛讀書之餘,還曾為香港《文匯報》撰寫專欄文章。

 近年來,梁家輝陸續參加了《國家寶藏》《中華文脈.經典圍讀會》等內地電視節目。梁家輝的每一次錄製,都「好像上了很多歷史文化課,這樣的學習讓我感覺內心更充實」。

 內地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積澱,讓梁家輝深感兩地電影人交流的重要。「香港和內地的文化差異,其實對電影人來講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他們可以互相交流和學習,互相成就,從而讓中國電影的內容和題材變得更豐富,帶著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梁家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