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散文寫作的「笨」與「巧」   張斌

散文寫作自由自在,不拘一格,因此,在下足了笨功夫的基礎上,不能不巧用心思。「笨」功夫重要,「巧」同樣不可缺少。這裏的「巧」,不是投機取巧的「巧」,是心靈手巧的「巧」。它指的是寫作技巧和藝術手法,包括巧妙的構思、巧妙的表達方式來呈現作者的感悟和發現。在散文巧妙構思上,以巧設文眼最為難能可貴,所謂「文眼」,實際上就是散文意境的焦點和脈絡,它把分散的材料編織起來,使文章成為有機的整體。把紛繁的內容凝聚在一點上,使作品表達的思想高度集中,而揭示「全文之旨」。因而在文章的篇首、篇中或篇末,作者常運用最精彩傳神的一二句話或者一二個字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如著名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散文《荷塘月色》開篇即直泄「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所以「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生出乘此月夜一遊荷塘的意興來。離家去荷塘,發端於心裏的「不寧靜」,遊荷塘,賞月色,也是為了排遣心中的「不寧靜」。作者雖沉醉於眼前的景物,但那是暫時的忘懷世慮。所以結尾一句「熱鬧是他們的,我甚麽也沒有」道出了文章真正的情結,正是「心裏頗不寧靜」這一文眼的源頭,才是本文的主旨中心句。「文眼」要巧,無巧不成書,無「文眼」之巧難成優秀散文。設置「文眼」,是我國散文結構方式的傳統,是需要繼承和發揚的。除巧設文眼外,巧用修辭手法也是散文的「巧」,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能夠使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讓讀者在閱讀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散文的靈魂並不是語言,而是所蘊的意旨。巧妙的表達文章的意旨才是「大巧」,王安石的散文善於通過生活中的細節來表達深刻的哲理。他的《遊褒禪山記》一文在敘述遊歷過程和所見風景之後,巧妙地點出「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議論。表達了他對人生求索之路的感悟;只有具備志、力與相助之物這三個條件,才能到達理想的境地。寫山寫景寫遊歷,但令人拍案叫絕的卻是感悟和看法──只有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標,才能取得成功。這種智慧不僅對當時的人們有啟示作用,對現代人也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散文的寫作需要作者在「笨」與「巧」之間尋找平衡。「笨」是指作者需要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經歷,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真誠;而「巧」除了構思巧和巧用修飾手法達到語言優美外,最重要的還是巧發現,是作者由此及彼,產生出智慧之火,即感悟和看法,並恰到好處的表達這些感悟和看法。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和挑戰,如何巧妙地拋出感悟和看法,是一門重要的藝術。

 散文寫作中的「笨」與「巧」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笨」的積累和錘鍊,就很難達到「巧」的境界;而沒有「巧」的點睛之筆,再好的素材和語言也難以煥發出光芒。「笨」是漫長的量變過程,「巧」才是質變,才是認識上的飛躍,只有將「笨」與「巧」結合起來,才能創作出真正優秀的散文作品。

因此,我們在散文創作中既要踏實勤奮地付出「笨功夫」,也要巧妙地運用寫作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散文的魅力在於它既有深厚內涵,又有優美文字。而要想創作出優秀的散文作品,「笨」與「巧」缺一不可。只有在不斷地積累和錘鍊中,我們才能達到寫作的最高境界,成為真正的散文高手。(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