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風情)在海南追尋越冬候鳥的人 陳子薇

 近日,為期3天的2024年海南省越冬水鳥同步監測在海南多地展開。今年50歲的羅理想是第九調查小組的組長。他帶領由高中生、博士生、大學教授、動物保護組織成員和護林員等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在海南省儋州市、臨高縣共7個觀測點開展越冬水鳥調查。

 透過單筒望遠鏡,可以看到鸻鷸類鳥兒在灘塗上蹦蹦跳跳覓食,陽光灑在淺水灘上,泥沙上的貝殼閃著金光,螃蟹時不時從洞裡冒出來,從鳥兒腳邊爬過。海風陣陣,鳥兒時而埋頭在水裡尋找食物,時而連片飛舞,畫面十分和諧。

 海南冬季溫度大多時間保持在20攝氏度以上,這個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上的溫暖島嶼因豐富的濕地資源吸引不少越冬水鳥休憩覓食。

 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北起俄羅斯遠東和美國阿拉斯加,南至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共跨越22個國家,是所有遷徙路線中最繁忙的一條。

 作為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巡護員,羅理想和同事鍾其行的日常工作包括鳥類監測和紅樹林巡護,頻繁的野外調查使他們的皮膚變得黝黑,但他們也因此對這片土地和鳥兒十分熟悉。志願者劉濤和牛鑫就讀於海南師範大學生態學專業,正攻讀博士學位,負責鳥的種類數量記錄。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教授曾曉起最近在三亞出差,利用週末休息時間,愛好觀鳥拍鳥的他背著長焦鏡頭,也作為志願者加入調查小組。「最初我只在山東觀鳥,越接觸越喜歡。後來我去更多的地方觀鳥拍鳥,拍攝設備也逐漸升級。」

 從2001年開始觀鳥到現在,曾曉起已經能認出近400種鳥。2016年他還與幾位鳥友成立青島市觀鳥協會。協會成員最初不到30人,現在已吸引300多位觀鳥愛好者加入。他認為,鳥類調查提供了物種的基礎數據,有利於分析鳥類棲息地變化的原因,便於更好保護物種多樣性。

 調查最後一天,調查小組迎來李靜一行三人加入。李靜是民間保護組織「勺嘴鷸在中國」的運營總監,具有豐富的遷徙性水鳥及其棲息地保護經驗。她們此次從上海趕來,想在海南尋找曾在羅理想相機中出現的全球極度瀕危物種——勺嘴鷸。

 勺嘴鷸是繁殖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遷徙鳥類,全球僅存數百隻。這個冬天,有人曾拍到一隻腳上有「C2」旗標的勺嘴鷸。據勺嘴鷸保護機構介紹,該隻白色「C2」勺嘴鷸於2021年7月6日在俄羅斯楚科奇人工孵化出生,7月26日野放。

 據瞭解,勺嘴鷸已經連續5年來海南越冬。李靜說,候鳥遷徙路程漫長,中途經過數個國家,在多個棲息地停留休息。候鳥安全飛抵越冬地需要遷徙通道上的國家協力保護,任何一個棲息地出現問題,都會影響鳥類生存繁衍。

 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是此次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承辦單位之一,其項目主任蔡挺介紹,此次調查共設有61個同步監測點,10個調查小組,共91人參與。得益於近年來濱海濕地大力開展退塘還濕、海岸帶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海南主要水鳥棲息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今年的主題是「濕地與人類福祉」。蔡挺呼籲公眾參加淨灘、種植紅樹等濕地生態保護公益活動,不參與未經許可的水生生物放生活動,趕海時對灘塗上的底棲生物以觀察欣賞代替挖掘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