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淘沙)爭做行動之踐行者  許彬彬

 「勞動最光榮!」這句口號似乎從很久以前就深深烙印在無數孩子們的心中。無論是從幼稚園就開始的勞動教養,又或是貼在牆頭街角的大字報都可以窺見其普及之程度。可事實真如其看起來那般的有成效嗎?這倒是引人深省。

 生活條件隨著國家發展飛速向好,計劃生育帶領國人優生優育,互聯網發展令人們瞭解到更多的育兒知識,多方面的疊加下,從小被泡在蜜罐裡的孩子們又怎會多麼熱愛勞動?多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罷了。

 還記得小學時有一項暑期功課,是在假期中幫家裡做些家務,並請家長幫忙記錄在冊子上,以深化孩子們的勞動教育成果。那個假期的我總是興沖沖地跟在母親身後,拖地要搶著來,卻反是因為力氣小擰不乾拖把,被地上的水跡滑了個屁股蹲。又或是搶著洗碗,卻將水潑了一身,還要麻煩母親幫著收拾。雖然幫倒忙的得比正事多,但母親也總會樂呵呵地幫我記錄下來。但當我抱著冊子回到學校,向同學們分享我的假期趣事時,卻是聽到了全然不同的完成方式。

 他說:「我媽才不要我做這些呢,擺個姿勢拍個照給老師不就得了。」更令人訝然的是身旁的其他人都表示了贊同,甚至有人可憐起我來,說我真可憐,被家裡人當傭人用。

 震驚之下,令我幾難回神;低頭看,冊子上大寫的「我愛勞動」四個字亦猶如諷刺。兒時的我只是沉默,今時的我確實後怕。

 締造出如此的價值觀絕非一日之功,也絕非是一個孩子能夠獨自形成的。而是由家庭生活一日一日浸染而成,學校的教育改變不了家庭的耳濡目染,正如原件正確,影本才會正確,塗塗改改並不能作根本改變。

 若說這不過是家務,並不能代表些甚麼,那精神呢?每一件小事物的執行都來自執行者的決定,無論多少又或多大。論語說「不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此處同樣適用。要「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積少成多,積善成德。」無不要積累,若小事上的勞動不去實踐,又何談整體上的勞動精神呢?

 我們無不是從小接受著勞動的教育,但真正留下的影響卻是見仁見智。這何不值思考,何不值反省?當一個人在小事上選擇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遇事皆求助的時候,又憑甚麼認為這人遇見大事時就能夠獨自解決,可知大事皆有小事累成!

 長輩用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哺育小輩,卻溺愛他們不去體會勞動的苦與樂,這是畸形的、不正確的。只有令他們真正體驗勞動、踐行勞動,才會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只有人人都踐行勞動,才會形成社會進步的源動力;只有社會進步的腳步不停,才會有美好和平的生活,生生不息。

 停滯的人無論把口號叫得多麼響亮也不會前進,行動的人即使悄無聲息也會邁向成功。勞動的踐行,推動著夢想的實現;無數夢想的實現,造就著今日之世界。顧言「行動吧!不做語言的雜訊者,爭當行動的踐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