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風情)新疆嘗試鹽鹼水裡養「海魚」 姚遠 尚升

 在中國離海最遠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一群魚塘裡的「海魚」正在改寫當地人對於「海鮮」和「漁民」的認知。

 伊拉木·吾麥爾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紅旗農場工作,他既是農民,又是漁民。除了與妻子一起照料15畝農田外,他每天前往魚塘打掃衞生、並餵養塘中的羅非魚。

 「以前只靠種棉花麥子,一年只有三四萬元收入。現在在魚塘工作,每月多了3000多元工資。」他說。

 紅旗農場位於阿圖什市附近,當地土地鹽鹼化嚴重。從2022年開始,農場啟動一項「變廢為寶」的計劃,利用附近大峽谷的天然鹽鹼水養海水魚。在過去,這些高鹽度的水被認為是無法飲用、無法用於灌溉的廢水。

 在廣東援疆資金和幾家養殖企業的幫助下,紅旗農場建起了16座恆溫養殖大棚以及1000畝室外養殖池塘。當地的鹽鹼水經過自然肥化以模擬海水養殖的環境,池塘用水也會通過微生物降解等程序,得以循環使用。

 農場此前試養了包括南美對蝦、龍蝦等多種「海鮮」品種,最後發現羅非魚綜合效益最高,飼養技術也最為成熟。羅非魚又稱非洲鯽魚,儘管也能淡水飼養,但紅旗農場黨建辦主任郭壘告訴筆者,模擬海水養殖的羅非魚肉質更緊實、且沒有土腥味。從5月下旬開始,農場分批放養了65萬尾羅非魚,成活率90%,產值達800萬元。

 隨著近來「新疆海鮮」在網絡上走紅,包括紅旗農場在內的新疆鹽鹼水養殖基地受到大量關注。「我們的羅非魚供不應求,在新疆本地就銷完了。之前還有北京的餐館聯繫我們想要訂購石斑魚。但實事求是地說,我們才剛剛開始,還沒有實現大規模養殖和全年穩定供應。」郭壘說。

 紅旗農場海魚養殖提升了當地農民的收入。郭壘說,這項新業務2023年帶動低收入居民家庭30戶增收致富,戶均增收1.5萬至2萬元。農場計劃在2024年增加養殖魚種,預計帶動60戶家庭戶均增收2萬至2.5萬元。

 「以前我們從事農業種植和零散的畜牧養殖,土地鹽鹼化比較嚴重,收入僅夠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開銷。」農場的一位新「漁民」樸文日說,「現在農場將以前沒有用的鹽鹼水利用了起來,為我們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老百姓提供了就業崗位,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