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舒適與得體平衡點 「上班穿搭比醜」引網絡熱議

 【中新社北京三月一日電】龍年春節假期結束,「上班族」陸續返崗。近日,不少年輕人翻出「壓箱底」的醜衣服、舊衣服,曬上班穿搭進行「比醜」成網絡熱議話題。

 前不久,山東一女子在短視頻平台發視頻稱,自己因上班穿得「惡心」被領導談話。視頻甫一發出便引發網絡共鳴,微博上#年輕人為啥總穿醜衣服上班#話題閱讀量近九千萬。

 有網友直言,「我現在上班連臉都懶得洗,起床後用毛巾擦一下眼睛,再刷個牙,就直接出門了」;「終於理解老一輩說的『舊衣服留著干活穿』是啥意思」;還有人提到自己懶得背包,乾脆拿奶茶包裝袋或外賣袋裝上充電器等物品上下班。

 當一個年輕人不再穿搭精緻時,常被戲謔為「沒有在乎的人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相關話題評論區裡,網友反饋上班不愛精緻打扮的原因,其中之一是上班穿搭更講究舒適性。有網友稱,「沒有著裝要求的行業,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乾淨利落就行」「對大部份普通打工人來說,穿著還是主打實用──保暖、防風和遮擋,或者索性手邊有甚麼穿甚麼」。

 通勤時間是另一方面原因。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佈的《二0二三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中國主要城市中單程平均通勤時耗三十六分鐘,北京單程平均時耗四十七分鐘,上海、重慶、青島單程通勤時耗超過四十分鐘。「不穿著睡衣去是對職場最後的尊重」「剛上班也會化妝,現在是能多睡會兒就多睡會兒」……「打工人」有時很無奈。

 此外,還有一部份年輕人則是困於「上班精緻羞恥症」。他們在工作場合打扮得光鮮亮麗時,往往會感覺局促、緊張和不安,內心產生「我的能力配不上穿搭」的自我懷疑。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韓寧從心理學角度對媒體分析說,年輕人不注重穿著打扮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實用主義心理、自信心理、反抗心理、平替心理以及其他諸如舒適偏好、自我認同、社交壓力和生活態度及價值觀等因素。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塑造了年輕人在穿著打扮上的獨特風格和選擇。

 「大象新聞」發文評論,上班不願意精緻打扮的年輕人,其實是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尋鬆弛感。穿搭雖醜,但實用舒適,打扮雖素,但簡單省時。

 「上班『比醜』更像是職場人的一種調侃和自嘲」,人民網亦發視頻評論稱,其實上班不打扮,既不是年輕人群體獨有的現象,也不是所有年輕人都如此,更談不上甚麼「整頓職場」,更何況不同的崗位,對於著裝有不同的要求,「員工只要穿著得體,工作態度端正,不對其他人造成影響,又不涉及原則問題,就沒必要上綱上線」。

 「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差異,不要過份強調外表的重要性,而是更注重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和能力」,韓寧對媒體如是表示。上述「大象新聞」評論亦稱,對職場人來說,丟掉「偶像包袱」,不在外在上糾結,騰出時間休息,穿舒適方便的衣服,專注勞動才是回歸上班本質。

 「年輕人的職場穿搭不僅僅是外表的裝飾,更是內心的表達」,紅網評論指出,對於上班穿搭,我們需要的不是簡單的是非判斷,而是對不同工作環境和個人需求的理解和尊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舒適與得體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