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壇思學)學歷與能力  沁源

 根據國內對大學生一項關於「高學歷會對今後事業發展起到很大作用」的調查發現,認為此話正確的人占受調查者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一,一年後,該數字上升到百分之六十八,去年又下降到百分之五十六。據介紹,該項研究覆蓋了全國三十一個重點城市、一百二十五所高校,共調查了近九千名大學生。研究發現:大學生用於專業、外語與電腦的平均時間為每天九個半小時。其中西北地方的學生更為努力,每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平均在十小時以上。

 人們認為學歷是「敲門磚」。然而如今在世界範圍內,各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失業率都較高,因此有些人抱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靠「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繼續攻讀更高的學位。這是就業壓力增大的自然反應,形成一些大學生對學歷的追求越來越高。社會曾流行這樣的口頭禪:「學士不入流,碩士滿街走,博士才能抖一抖。」據國內的人們說: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經是「博士滿街走」了。

 對於學歷與能力應該客觀地分析:有學歷不一定就有知識,沒有學歷也不一定沒文化,這其中的關鍵只在於個人的學習和努力。

 愛迪生連小學都沒上完,誰敢說愛迪生沒有文化、沒知識?發明蒸汽機的瓦特沒有上過大學,但他潛心研製出蒸汽機;比爾‧蓋茨沒上完大學,可是誰敢說蓋茨沒知識?

 在現實生活中,認為「高學歷就有高能力」的觀點在人群中受到了更多的挑戰,認同人數從六成多下降到五成多。調查報告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重新調整了對獲得高學歷的過高期望。那麼博士是否真能「抖一抖」呢?一名受訪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高學歷不一定帶來好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前景。這位擁有博士頭銜的「高級人才」曾在應聘外企工作時「折戟沉沙」,而打敗他的竟是一個大專生。

 一位人力資源經理這樣說:「在強調能力的地方,有時候學歷並不能說明甚麼。」但是對於不想花時間對部下工作能力進行深入了解的領導者來說,用學歷「一刀切」確實最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