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烏霞山風光無限 安然

    早前趁著清明和復活節假期,來到皖南的「烏霞寺」觀光。這個位於安徽省南陵縣工山鎮的「烏霞寺」其實是一座山。此山與相鄰的繁昌縣馬仁奇峰相連,處於馬仁奇峰的腹地,又名烏霞山,而山中也的確有座名為烏鴉洞庵、五霞寺的烏霞寺。

    春天的江南,豔陽高照,氣溫也隨之抬升至25攝氏度左右。與親友從縣城開車不到二十分鐘就到了山下入口。

    「烏霞寺」這片山脈是西周時期的古礦冶遺址腹地,是過去所謂的吳頭楚尾的地方,對面的大工山為南陵最高峰,周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山中之烏霞寺,建於北宋慶曆八年(1048年),是北宋林學家陳翥(西元982-1062年)著書立說的書舍。嘉祐六年陳翥逝世後,世人為紀念他,將書舍改為「烏霞洞庵」。1984年被列入安徽省級重點保護寺廟,國家2A級景區。

    烏霞山並不高峻陡峭,卻層巒疊秀,樹木蔥蘢,溪水叮咚。拾級而上,一路山勢環抱,樹木高大,曲徑幽雅。灌木叢中,五彩野花一簇簇,點綴在山林間。微風吹來,花樹陣陣清香,沁人心脾。

    當登臨半山腰的「識馬亭」再望四周,只見山上石壁凌霄,怪石嶙峋,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有大象迎親、犀牛望月、企鵝呆思、八仙聚會,還有玉帝過橋、雙龜下海、童子拜佛、五馬盤槽等景觀,令人稱奇。而遠處西南的群山田野風光盡收眼底。

    再沿著越來越小的山路,穿過一處門樓,看見正在維修中的烏霞寺。穿越寺廟邊緣,來到後院,有一種曲徑通幽之感。一條山路蜿蜒著向前延伸,兩旁是篁竹修林,濃蔭覆蓋。走在後面的友人說就在我們走過的腳下有一條長約三四尺的青蛇出洞,這可嚇著我們了,於是趕緊折返。途中路過參天古樹遮掩下的「烏霞洞」,俗稱「烏鴉洞」,我們只在洞口張望,不敢入內,皆因之前路遇「小青」,春熱的午後,也難怪「小青」會出沒山林透氣。聽聞此洞不大,卻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曲徑幽雅,巧石天成,迴旋上下,如入迷宮。

    再說這北宋隱士陳翥在烏霞洞前辟地構廬,潛心研究桐、竹栽培,自號「桐竹君」,撰寫了世界上最早的林業專著《桐譜》一書。陳翥淡泊功名,著書立說,圖的是另外一種人生境界的追求。「斬棘披茅構數楹,一簾風月一絲琴」,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烏霞山,因有豐富的人文,也成了人們來此遊覽「發思古之幽情」的地方。

    往回走另一山路再向上登攀時,只見一泓清溪自上而下一路叮咚歡歌,聚成一潭,清澈見底,彷彿沒有水只有水底的石塊,手捧一水品嚐,清甜可口,想必這是山泉水的特質吧。駐足而立,聽山林風聲陣陣,聞啁啾鳥鳴聲聲,遊人不多,實在是靜,不免頓生如入世外桃源之感。

   「無限風光在險峰」,雖然見到青蛇出洞讓行程有變化,但不影響攀登險峰的勇氣。於是我們一行又穿越茅草與石塊交織的山嶺,沿著山崖往上爬,山勢陡峭且茅草縱深處,又聽親友說可能會遇到蜱蟲,不說不要緊,一說我還是覺得不攀也好。

    烏霞山的春天,不僅有映山紅,還有又長又枯的茅草,踩在上面很滑,稍有不甚,就會跌下山崖,甚是危險。收住腳步,眼看著山外有山,不知還有多遠才能到山峰之巔。想想不得不回頭,雖很遺憾,卻收穫另一種春遊的樂趣,品味山林帶來的心曠神怡般的愜意。

   天朗氣清,移步換景,縱目遠眺,美不勝收。春風十里,山中有些小熱,加上瓦藍的天熾烈的陽光暴曬,一路走在石板路與石子路及上山的小路及茅草路上,不知不覺中汗流浹背,全身濕透。下山途中,我們又在「識馬亭」稍作休息,頓覺山風襲來,好不清新,眾人直言,雖未能攀登山頂,留待下次再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