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行雲)沒有火水的日子  馬不前

澳門既缺食糧,又缺燃料,澳葡當局一籌莫展,無奈之下,與日本軍方及汪政權三方協商,把一部分居民疏散回鄉,我就在那時回鄉。那時的珠江三角洲,形勢頗為特殊。日軍侵粵數目不多,由於要將一部分軍隊抽調至南洋群島作戰,在華南,日軍只能佔領點和線,點是大城大市,線是水陸通道,而對於廣大的農村,實有鞭長莫及之苦。他們的戰略是固守城市,出擊農村,封鎖交通,搶掠物資。他們認為火水是戰略物資,一涓一滴都不能落入堅守農村中國軍隊之手,致使戰場的大後方,看不到一滴汽油。我在農村時,晚上只能燃點「松香燭」,所謂松香燭者,狀如拜神所燃的白蠟燭,不過,不用白蠟而用松香,珠三角不產白蠟而盛產松樹,松樹分泌出來的油脂,凝結之後,便是松香,農民把松香從松樹上採摘下來,煮融後捲以綿絮,便成松香燭。

松香燭是低端照明之物,燃燒起來,黑煙一縷縷,衝鼻而入,濃重的松香氣味,令人很不好受,天天燃燒,天天吸入黑煙,早晨洗臉,往鼻孔一抹,不止七竅生煙,人也變得面目焦黑,日子久了,天花板也變成黑板。黑煙吸多了,咳出來的痰,也帶有黑絲。故此,若無必要,都不願燃燒松香燭。

日據時期,正所謂你有過牆梯,我有張良計,一些握有武力的人,一樣有辦法買到石油。原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澳門有好些眼光獨到的人,大手購入石油,躉存起來,一鑵一鑵層層堆叠,待價而沽,他們看準市場走勢,不惜付出高價購買,他們使用安裝舷外馬達,在珠江水網,來往如飛,人稱電扒,這種「電扒」,每一艘船大約可載一百鑵,美孚火水,跑一趟火水電扒,便大發國難之財。

澳門的火水存貨沽空後,一般人以為火水商難以為繼了,不料,只要出得起金錢,火水長沽長有。原來,香港陷日後,前法國人統治的廣州灣(現名湛江),存有大量石油,法國亡給德國,德國接手統治廣州灣,日本與德國同屬協約國,日軍雖霸道,不敢開罪德國,德國人與法國奸商同流合污,從歐洲購入石油,澳葡政府與廣州灣統治者合作,把火水從廣州灣運到澳門,私梟把石油運進澳門,走私者從澳門購入,運往內地,故而抗戰八年,內地有辦法的人,仍可燃點火水。

不過,俗語有云:「白飯好吃書難讀,私鹽好走路難行。」走私火水利益雖然高厚,而風險也不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