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尼邊境小城普蘭 楊程晨

 西藏最北端的普蘭口岸距普蘭縣城不遠,是中尼邊民互市的重要途經地,疫情前平均每天從尼泊爾入境人次約3萬。口岸自2020年因疫情封關至今尚未恢復。

 阿里地區普蘭縣,與印、尼兩國接壤,是中國12個三國交界縣之一,全縣邊境線長410餘公里,其中中尼邊境近320公里、中印邊境95公里。

 邊境小城遊客香客絡繹不絕的景象不再,如今稍顯冷清。延口岸旁湍急的孔雀河上游不遠,一座矮山上兩排黃色的老舊平房已經閑置,這裡是普蘭早期提供尼泊爾商人做生意的場所。

 就在河對岸,一幢專為境外商客提供交易的現代建築悄然落成。施工尚在進行,但不影響普蘭對未來擴大邊貿規模的期待。

 縣政府工作人員介紹,封關前有近150位尼泊爾邊民選擇留在普蘭。夜間10時天色暗下不久,市區主幹道東側的臨時邊貿市場內,尼泊爾特產木碗、木製文玩擺滿仍在營業的店舖內,營業者不少但購物人數不多。一家名為「新加德滿都」的餐廳裡,三三兩兩坐著本地的食客。

 尼泊爾商人RajuLama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與家人經營著相鄰的兩個門店。因在普蘭長期經營,所以在去年封關時選擇留下,過去一年的生意情況比街面上的冷清要來得熱絡。普蘭口岸管委會稱,疫情期間,普蘭保證尼泊爾邊民防疫物資充足,對有困難者採取臨時救助,確保了邊民基本生活所需並在此基礎上保障一定貿易額。邊貿生意涉及兩地民生物資,以尼泊爾特產的木碗為例,是邊境地區藏族民眾吃藏餐、喝酥油茶的必備品。

 位於普蘭境內的岡仁波齊同時被藏傳佛教、苯教、印度教等宗教視作神山,過往來自全世界的朝覲、轉山者眾多。為守護神山生態環境,2018年開始,岡仁波齊所在的巴嘎鄉在轉山路線設立4處「垃圾銀行」兌換點,鼓勵遊客帶回垃圾兌換紀念品。

 疫情以來,來岡仁波齊轉山的外地遊客大幅減少;但今年起,中國其他省市區到訪的遊客人數明顯增加。記者在一處兌換點看到,架上紀念品種類以牧民需要的生活物品為主。◇(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