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玉米脫粒器背後的「非洲情緣」 呂夢琦 洪慕瑄

 「埃塞俄比亞沒有冬天,在那裡待久了,突然離開會感到不適應。」看著手機裡保存的一張去年5月在埃塞俄比亞阿加法農學院拍攝的照片,周計龍說,過去半年中,他常常會想起那裡的人和事。

 照片上,阿加法農學院門前的合歡花開得正艷,樹下草坪上落紅點點,幾十個教工和農民圍在周計龍身邊,聽他講解如何使用手動玉米脫粒器。

 「那一刻令人難忘。」這位經驗豐富的中國援非農業機械專家說。

 57歲的周計龍畢業於中國北部太原理工大學的機械專業,從2004年起先後參與了中國援助尼日利亞、馬拉維和埃塞俄比亞的農業項目。但新冠肺炎疫情給這項工作造成了衝擊。去年,周計龍被迫暫時返回中國。所幸的是,他發明的玉米脫粒器已經免費發放給了當地一些農民,可以繼續在那裡發揮作用。

 「很高興這個發明能幫到他們,只是數量有限,無法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周計龍說,今年下半年,他將返回阿加法農學院完成被迫中斷的工作,並繼續製作和免費發放手動玉米脫粒器。

 玉米是埃塞俄比亞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有水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但脫粒是一項繁重的勞動。由於埃塞俄比亞很多地方不通電,農民只能靠雙手搓或是用木棒敲打給玉米脫粒,費時費力。

 埃塞俄比亞玉米種植戶特斯法說,玉米脫粒器是種植戶們急需的工具,它讓繁重的勞動變得更加輕鬆和高效。

 手動玉米脫粒器是周計龍當年參與援助馬拉維時發明的。

 周計龍說,馬拉維的主要農作物也是玉米,與自己家鄉的情況相似,看到很多馬拉維農民仍在用手給玉米脫粒,他很想幫他們減輕負擔,就發明了一款操作簡便的手動玉米脫粒器。

 2014年,周計龍把這個小發明帶到了埃塞俄比亞,受到當地農民歡迎。

 「去年5月,我們一次就發放了200多個玉米脫粒器,有的農民甚至騎著馬從很遠的地方專門來領取,現場氣氛很熱鬧。」周計龍說。

 在埃塞俄比亞農業部的協助下,2019年周計龍的手動玉米脫粒器獲得了埃塞俄比亞的發明專利。但周計龍並沒有以此來牟利,而是讓當地農民免費使用。

 「我們到非洲是幫助這裡的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不是來掙錢的。」周計龍說。

 對於周計龍來說,發明和製作手動玉米脫粒器只是業餘工作,更多時間則是在阿加法農學院授課和進行農業技術培訓。他正在參與的援助埃塞俄比亞農業職業教育項目由埃塞俄比亞已故總理梅萊斯發起,目前已經開展了20期。

 中國有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方便教學,周計龍和他的團隊成員還將中國農業經驗編成一套適合當地需要的教材,免費贈送給埃塞俄比亞政府作為禮物。

 20年來,一共有485位中國農業技術人員參加了援助埃塞俄比亞職業教育項目,先後在當地13所農業職業院校任教,累計教授56門課程,傳授70餘種實用技術,培養師生和農技人員6萬餘人。

 埃塞俄比亞農業部給中國農業農村部寫信感謝說:「中國農業專家向埃塞俄比亞師生們分享知識和技能,展現了專業素養,為埃塞俄比亞農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