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榜)刺客、俠義與武俠小說(三) 林老師

 寫武俠小說,如何搜集資料,多看是一定的了,(前曾講過小說作者應是雜家)不但要看正史、野史、要了解一點兵器資料、孫子兵法、對中醫知識有一定根基,而玄學中的易經,陰、陽學說;五行、八卦常識,字詞概念,當然也要懂一點,否則難以下筆。

 舉例來說:有俠客綽號「單刀李」,他用刀與常人不同,家傳刀功,別樹一幟。他認為:刀刃叫天、刀背叫地、刀鍔叫君、刀把叫親、因為刀是張揚的形狀,所以刀鞘叫師,取接受老師管束之意。刀頭三寸的地方才叫刀,人使刀一般用天、地,大劈大砍,而「單刀李」只用刀尖……。

 早前談到新派武俠小說其緣起與澳門有關,但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倪匡等均自成一家。

 小說如何寫?若跟金、梁、古、溫,還是有一定方法,死背硬啃,多看多寫,但效果不彰,只有事倍功半,因為無法走出前人影子,況且明眼人一看,便知雖不至抄襲,也算模彷,內容遂大打折扣矣。而倪匡一如其文,總有怪論,按其曰:「無法學、天才論」揮筆而就(其人、其文另章專談),要新闢蹊徑實不容易,至今未敢一試,筆者不才,還待磨練、累積功夫。但年青人有的是時間,可以接受失敗,人生自古在嘗試,不試又誰知道呢。

 《唐人說薈》卷五,張騫的《耳目記》中,就有一段故事是非常「武俠」的。「隋末,深州諸葛昂,性豪俠,渤海高瓚聞而造之,為設雞肫而已,瓚小其用,明日大設,屈昂數十人,烹豬羊等長八尺,薄餅闊丈餘,裹餡粗如庭柱,盤作酒碗行巡,自作金剛舞以送之。昂至後日,屈瓚所屈客數百人,大設,車行酒,馬行炙,挫碓斬膾,磑轢蒜齏,唱夜又歌獅子舞。瓚明日,復烹一雙子十餘歲,呈其頭顱手足,座客皆喉而吐之。昂後日報設,先令美妾行酒,妾無故笑,昂叱下,須臾蒸此妾坐銀盤,仍飾以脂粉,衣以錦繡,遂擘腿以啖,瓚諸人皆掩目,昂於奶房間撮肥肉食之,盡飽而止。瓚羞之,夜遁而去。」

 這段故事描寫諸葛昂和高瓚的豪野殘酷。已令人不可思議,這種描寫手法,也已很接近現代武俠小說中比較殘酷的描寫。

 但這故事卻是片斷的,它的形式和小說還是有段很大的距離。當時民間小說,傳奇,平話,銀字兒中,也有很多故事是非常「武俠」的,譬如說,盜盒的紅線奴、崑崙奴、妙手空空兒、虯髯客,這些人物就幾乎已經是現在武俠小說中人物的典型。

 武俠小說中最主要的武器是劍,關於劍術的描寫,從唐朝時已比現代武俠小說中描寫得更神奇。紅線、大李將軍、公孫大娘‥‥‥,這些人的劍術,都已被渲染得接近神話,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其中對公孫大娘和她弟子十二娘劍術的描寫當然更生動而傳神。

 號稱「草聖」的唐代大書法家張旭,也曾自言:「始吾聞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得其神。」小說為起源,再經過民間之傳,「劍器」雖然不是劍,但其中的精髓卻無疑是和劍術一脈相連的,由此可見,武俠小說中關於劍術和武功的描寫,並非無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