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中國社會厲行節約趨向新自覺   秦華江 趙宇飛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意識到節約的重要性,珍惜糧食趨向新的自覺。

 志願者們自發登門規勸商家和消費者,享「盛宴」不留「剩宴」。在重慶大渡口區錦霞社區,五十六歲的謝勇是一名志願者,他從事「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志願宣傳勸導活動已經十幾年了。

 一大早,謝勇又開始走街串巷,參加社區組織的文明用餐、光盤行動等宣傳勸導活動。他們穿著象徵志願者的紅馬甲,拿著「節儉養德,從你我做起」的牌匾,進餐館、進樓道向經營戶和居民群眾發放宣傳資料,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分發《節儉養德全民節約倡議書》。

 錦霞社區轄區內一家火鍋店的經營者王德友說,在謝勇等志願者的宣傳勸導下,餐館工作人員現在都會建議顧客適量點餐,引導顧客打包剩菜,避免了不少浪費。

 不少社會組織也在力推糧食節約。在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近六百位志願者近幾日冒著酷暑,穿梭在全縣一百三十多家餐館,總共發放了一千多張傳單,覆蓋一千五百多位用餐市民。

 對於這些志願者來說,力促公眾認同並踐行「浪費可恥、節約光榮」是一項長期使命。

 今年高考後,沭陽縣發出「拒絕升學宴,扶貧助學」倡議。沭陽縣微笑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們推動倡議落實時,只要見到一些客人有浪費飯菜傾向,就會主動上前提醒,有時也會向商家提出精準供應的建議。

 「我們吃飽的日子只有短短幾十年,不能日子好過些就忘了本。」沭陽縣微笑志願者協會理事張倩說。

 無糧不穩。今年中國夏糧總產量達一億四千二百八十一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儘管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給不少中國人敲響了警鐘。

 「父輩都有捱餓的經歷,我們看到浪費行為,有一種制止的衝動。」張倩稱。

 自發反對浪費,謝勇從家人做起。女兒、女婿們回家看望二老,因口味不一樣,謝勇老伴往往會做一大桌子菜,但又吃不完。出於健康考慮,只有把剩飯剩菜倒掉。看到被浪費的糧食,謝勇心疼不已。

 於是,他親手給家人寫了一封信——《找回我們失去的精神》。信中倡議將艱苦奮鬥的精神、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進行到底!

 在中國普通民眾中,節約的理念在新時代正轉化為新的實踐。

 謝勇女兒每次回家前,會提早與母親溝通,避免準備太多而剩餐浪費。謝勇家中還實行了互相監督的獎懲機制,碗中剩菜剩飯減一分、離開房間不關燈減一分,每週得分最低的承包週末家務。

 「文明就餐行動不僅讓家裡人更加珍惜糧食,還帶動家人朋友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勤儉節約的美德傳承下去。」謝勇說。

 在不少志願者看來,浪費問題,只要商家有效引導,對顧客稍作提醒即可達到理想效果。

 一批花樣翻新的激勵措施正在推出。合肥市披雲徽府餐廳營銷經理陶雲說,打包盒免費提供,客人選擇打包可參加「打包有理(禮)」活動,禮品包括五十元、三十元代金券和精美鑰匙扣。

 重慶不少餐館針對自助餐浪費等問題,試行收取服務押金或按照浪費菜品重量加收服務費等措施,提醒顧客按需、少量、多次取餐。

 「只要政府、商家、社會組織等合力推動,每個普通人積極踐行,就能帶動全社會、特別是孩子養成厲行節約的好習慣。」張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