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想錄)亂世中的正念修行(一)  陳憍如

 一行禪師在上世紀提出了入世佛教的理念。六十年代他公開反戰,在越南(南越)成立青年學校,為照顧貧窮兒童和給予教育,因而被政府釘上,驅逐出境,從此流亡海外超過三十年。

 在國外弘揚佛法,教授禪修及大乘佛法,並一直參與和平運動,累積了許多社會運動的經驗,逐漸形成一套入世佛教觀。透過一行禪師的推動,入世佛教漸漸成為了新時代佛教的一種發展趨勢,當然仍然有很多佛教保守力量排斥這個發展,但入世佛教卻伴隨著六十年代以降各地社會改革運動,而慢慢成長起來。在《好公民:打造覺悟的社會》裡,一行禪師主張佛家修行來化解國際衝突裡的仇恨。他寫道:「暴力也是一種苦,是一種毁滅的能量,為了別人膽敢得罪自己而想懲罰對方⋯⋯恐佈主義就是這種慾望的極端表現」。

 一行禪師近年為入世佛教訂立了十四個修行原則:

 一)不要盲目崇拜或侷限於任何學說、理論或意識形態,即使是作為一個佛教徒本身。佛教思想體系只是一種指導,而不是絕對真理。

 二)不要以為你現在擁有的知識是永恆不變的絕對真理。避免自己心胸狹窄,受限於現在的觀點。時常要學習如何接受他人觀點,真理存在於生活中,而不僅僅是概念化的知識。應隨時隨地準備好學習的心態,並時刻保持對自己和世界的覺察。

 三)不要以任何方式強迫其他人,包括兒童,採取你的觀點,無論是通過權威,威脅,金錢,宣傳,甚至是教育。然而,應該以同理心對話,幫助別人捨棄妄想和狹隘的心態。

 四)在遭受痛苦之時,不要逃避,或閉上眼睛。不要失去生活現實中對苦難的覺知。嘗試與同樣受到苦難折磨的人聯繫,包括個人接觸、探訪,或透過圖像和聲音。通過這種方式,喚醒自己和其他人對世界苦難現實的關注。。

 五)當數百萬人抵受饑餓,請不要吝嗇財富。不要把你的生活成名、利潤、財富或感官愉悅作為目標。簡單地生活,並與需要的人分享時間、精力和物質資源。

 六)不要維持憤怒或仇恨。當它們你意識中,仍舊是種子時,學會轉化和改變它們;當它們一旦出現,請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以便看清和了解仇恨的本質。

 七)不要被周圍環境影響,而掉失自我。勤修正念呼吸,回到當下發生的事情。保持你的內在與身邊環境連結,四處都是奇妙的、清新的和療癒的。在自己身上種下喜悅、平安和理解的種子,以促進你意識深處的轉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