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距離埃及阿斯旺省城北部約60公里的考姆翁布沙漠腹地暖陽高照。一片片綠油油的小麥點綴在廣袤的沙漠中,格外引人注目。
「以前這裡是乾旱的沙漠,寸草不生。如今,在井水澆灌下,小麥等農作物茁壯成長,充滿生機和希望。」中曼埃及公司阿斯旺水井項目副經理艾哈邁德·薩達尼說。
筆者近日探訪了中曼埃及公司阿斯旺考姆翁布水井施工現場,看到巨大的鑽機在沙漠中轟鳴,頭戴白色安全帽、身穿紅色作業服的工人在有序地忙碌著。
薩達尼2024年30歲,2018年加入中曼埃及公司,先後擔任過泥漿工程師、水泵測試工程師、現場工程師,現在負責管理現場施工的6支鑽井隊。
「過去6年,我參與了多個沙漠水井施工項目,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經驗,」薩達尼說,「每次見到清澈的地下水從井口噴湧而出,我和同事們都非常激動。」
近年來,埃及人口快速增長。為緩解糧食進口壓力,埃及政府2015年以來不斷加大開墾沙漠、新增耕地的力度。中曼集團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於2016年10月成立中曼埃及公司,深耕當地水井市場。
從西奈半島到明亞省撒哈拉沙漠深處,從馬特魯省的錫瓦綠洲到阿斯旺考姆翁布沙漠……8年多來,這支由中埃員工組成的水井施工隊克服各種困難,幫助埃及累計鑽探沙漠水井540餘口。在井水滋潤下,荒蕪的沙漠逐步變為良田。
在沙漠中打水井面臨不少挑戰。「踩點時這片荒漠連路都沒有,我們帶著GPS步行三四個小時才找到井位坐標。」中曼埃及公司總經理趙吳濤說,確定井位後,設備搬運又是一大挑戰,一套大型鑽井設備重達500噸,拆卸後需要25輛運輸車搬運,從1000多公里外的埃及中北部遷來,前後需要10天。
趙吳濤介紹,目前考姆翁布水井項目共有6支打井隊,200多位中埃員工,鑽機24小時運轉,工人輪班作業。
28歲的阿姆爾·穆罕默德是水井隊現場工程師,一年半以前加入中曼埃及公司,負責鑽井隊人員和鑽井技術管理,「我工作經驗和技能得到很大提升」。
阿姆爾指著一旁的沙漠說:「這裡現在是黃色的,不久後就會變綠,我們的工作將給埃及農業發展帶來極大的好處。」
趙吳濤說,中曼埃及公司踐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把中國先進的鑽井技術和管理理念帶到埃及。「我們做的是民生工程,為中埃共建『一帶一路』貢獻綿薄之力。看到井水讓當地民眾獲益,我們由衷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