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橋」見中國:在建世界最高橋上的匠心追求 歐東衢 向定傑

 耳畔是呼嘯的山風,腳下有輕微的晃動……時隔一年多,筆者再次來到花江峽谷大橋施工現場,體驗了一次「高空行走」,也感受到了建設者的匠心。

 花江峽谷大橋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交界處,因跨越被譽為「地球裂縫」的花江峽谷而得名,是貴州六安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

 自2022年開工建設,這座鋼桁樑懸索橋就因橋面距水面垂直高度可達625米而聞名。明年建成後,花江峽谷大橋將超越杭瑞高速公路上的北盤江大橋,成為新的世界第一高橋。

 戴好安全帽,筆者乘坐施工升降機登上貞豐岸主塔,準備挑戰在花江峽谷大橋的貓道上走一個來回。所謂貓道,通俗理解是一條連接大橋兩端的臨時空中走廊。作為施工便道,因工人借助它高空作業時,走姿與貓相似而得名。

 來到橋塔平台,一種恐高帶來的眩暈感立刻襲來。稍做調整,筆者終於朝著鏤空的鋼絲網上邁出了第一步,但腿還在止不住顫抖。比起訪客的緊張,一旁從事大橋建設的工程師和工人們顯得格外淡定。

 「抗風做得好,儘管放心走。」承建大橋的貴州橋樑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六安高速LATJ-8標項目副經理王淞鈺說,對於山區峽谷大跨徑的橋樑,風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瞬時風最高已測到14級,給大橋建設和穩定性提升帶來考驗。」他介紹,為保障施工安全,早在貓道建設前,項目團隊就與同濟大學合作,採用多普勒激光雷達對風進行觀測分析。基於海量數據的積累研究,大橋所在地一年四季的不同天氣逐漸明晰,為後期構建最優的抗風結構形式發揮了很大作用。

 筆者看到,兩條4米寬的貓道選擇鋼絲網作為底板和護欄。貓道中,有兩根平行的主纜。對懸索橋而言,幾乎所有承重都依靠主纜,它像臂膀一樣將橋樑的荷載重量傳遞到兩岸的主塔和錨碇上。

 工程師介紹,花江峽谷大橋的每根主纜由217根索股組成,每根索股又由91根直徑5.7毫米的特製鋼絲組成,每根索股就有43.4噸重、2378米長。最終,整個大橋主纜投入使用的鋼絲總長度達9.3萬千米,相當於環繞地球赤道兩圈多。

 在粗壯的主纜中,還有看不見的「智慧」。「我們牽主纜的時候,弄了3條智慧纜索,帶有光纖傳感器。」王淞鈺說,其中兩條負責監測溫度、濕度,一條用於監測索股受力變化。

 建在兩岸陡峭的峽谷地帶,應對複雜環境,花江峽谷大橋一直在創新運用多個新工藝。

 錨碇作為懸索橋的受力中心,是典型的「大塊頭」。王淞鈺說,在工程中,一般長、寬、高三個數值中,最小尺寸超過1米,就算大體積混凝土。在花江峽谷大橋,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最大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安龍岸錨碇更是達到16.4萬立方米。

 在澆築大體積混凝土過程中,一大難題是內部會釋放熱量,導致與外部產生溫差,直接影響後期質量。對此,項目人員提前埋設冷卻水管和智能芯片,通過手機端或電腦端,實時監測干預澆築時的內外溫差。

 隨著逐漸適應「空中漫步」的感覺,筆者也可從容欣賞峽谷兩岸的風光。在貞豐岸主塔的背後,已經拼裝好的鋼桁樑在路面上堆放得像一條長龍,下個月它們將被一一吊裝,變成橋樑的承重結構。

 「我們還會應用大噸位智能纜索吊技術。」王淞鈺表示,儘管工期緊張,建設團隊首要任務是保證安全和質量。據統計,建設至今,已有兩千多名工人參與花江峽谷大橋。

 「我們這裡四面八方的都有。」來自四川省的工人李明伍參與過很多大橋的修建,但他說像花江峽谷大橋這樣險峻的還是第一次。他相信,這座橋建好後會在人類工程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筆。◇





<上月下月>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