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內容生成  喬捷

做內容的人真不能一直過着規律生活,時間長了好快會沒題材。像我這專欄倒還好,沒特定內容要求,只要日常有事情觸發,講出一點和讀者共有的體驗或感想,基本就過關了。比方說,進升降機聽到有人在大聲交談,或者用手機開大聲看短片,升降機內所有人被迫成為聽眾這件事,應該很多人都感到厭煩擾。知道不少國家已經把公共地方必須靜音放進法律,實在讓我們這種想要耳根清靜的人羨慕死了。但回頭想,這本身是個教養問題,不應該由法律來限制。是甚麼原因讓那些人視車廂、升降機內的人如無物呢?真不覺得自己影響到別人嗎?

這樣一寫,已經一大段。現在的年輕人若然想到同樣的主題,可能都把它們拍成短片放上網,寫作自然不是他們首選或最終的表達方法,但創作和思考的模式是一樣的。做生活內容,只要講到點子上去就可以了。有特定主題的內容,倒很難如我們那樣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當中需要更多資料搜集和表述方式規劃的時間。反正做內容一旦時間長了,慢慢就會碰到無題可做的情況。

這時候,還是需要離開一下日常生活,出去找找靈感。簡單如出外旅行,尋訪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總會不經意的有些新發現。在飛機和咖啡室裏看到的雜誌,與外地人交談時獲得的新訊息,都能幫助我們找到創作靈感。文化差異和比對不只為創作者帶來刺激,在各創意領域內也一直是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題材。始終,大部分人一生都被局限在十來二十天的年假裏,能去的地方、能見識的東西始終有限。透過別人的創作,看到一些新鮮事,帶來一些思想衝擊,繼而獲得改變自己的動力。又或者看了當作做了,也算增進觀者的知識……能為人帶來一點好處,那麼這內容就有做下去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