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往夢想出發  泳藍

 十年人事幾番新,某些時候也可以用作檢視藝術工作者的成長和變化,在二0一三年憑藉《狂舞派》獲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的黃修平,往後的電影作品卻是寥寥可數,反倒是製作了更多的電視劇和廣告短片,有說是二0二一年的《狂舞派3》的票房不似如期而有所影響,但歲月和經歷的磨練,也常會把人們青春的棱角都脫掉,今天再要有如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的年少輕狂和遠大志向,應該都只能在記憶中去回味罷了。

 《哪一天我們會飛》緊接在《狂舞派》的兩年後上影,當中揉合了滿滿的青春和遺憾,從主人翁余鳳芝(楊千嬅飾)和丈夫彭成華(林海峰飾)緊張的夫妻關係開始,芝回憶起二人和同窗好友蘇博文的中學時光,當時香港社會仍處於回歸中國的路口跟前,移民變得是尋常事,然而三人都擁抱著自己的理想,就算前境不明,最終都堅持了自己的選擇。經過芝的一番查訪,最後得悉文已經在外國意外身亡,而電影中回溯華向芝表白的那個夜晚,正是文想要鼓氣勇的一刻,他的退場亦成為了所有遺憾的開始。或許文當初可以先行一步,可能現在的結果便會截然不同,然而文的離逝,也令芝和華更懂得珍惜眼前人的道理,二人的關係得以修補,重拾對未來的信心。

 香港電影的取材和主題越見狹隘已是不爭的事實,現在充斥在市場大多是黑道、警務、科幻、婚外情等視覺和演員顏值先行的元素,哪怕是青春片也都是消費外在形象,歌舞爭豔,像《哪一天我們會飛》偏重文學氣息、談及理想和前途現實的已經不再復見,究意是藝術工作者們也認為社會已經不再有此(市場)需要、或是因為商業導向的前設使得一切都要變得實在一點、能夠直觀一點,所以理想、夢想等虛無飄渺的內容都應該擱置一旁?常言道「有情飲水飽」,卻還的確比不上「貧賤夫妻百事哀」來得真實。

 也正是五十步笑百步,得以注資製作的澳門電影大多仍離不開博彩業、飲食和風景地貌,再揉合一點中葡文化面孔和愛情元素,單一化使得無論任何的主題,結果都會被拍成為旅遊宣傳片……幸好尚存的獨立影片及短片比賽和電影節,仍然能夠為一批心繫澳門本地文化和社會實況的影視製作人,讓他們的作品提供了「被看見」的平台,就如二0二二年澳門製作的《海鷗來過的房間》,便獲得了第五十九屆金馬獎的三項提名,雖然最終未能獲獎,可是口碑卻讓我們可以繼續對未來和夢想懷有希望,至少達至終點的道路並不是只有一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