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仔有見)相融共生的城市化過程  溫言

工作關係,最近走到國內幾個大城市,進行巡演工作。在路上的過程,特別容易親身感受到中國城市疫情前後的變遷,在這個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中國城市現代化道路的兩面性。

一方面,隨着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國的一線城市中心區域給人的感覺是乾淨整潔、井井有條。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寬敞的街道、井然有序的交通,無一不彰顯着這些城市正在向着更加進步的方向不斷邁進。旅客搭乘高鐵和飛機,走到各個主要的交通口岸,更感受到一整個國家正在快速運轉,路過的商場、餐飲設施,也在不斷升級,讓我們在城市穿梭之中,找到各種現代化、都市化的體驗。

但與此同時,每當我們走出中心區域,走到與文化相關的交流單位,如:大學、高校,路上總觀察一些老舊建築、城區,那是截然不同的城市區域。社區內,殘舊、老舊的建築,簡陋、純樸的衛生設施,都讓人看到,中國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似乎並未真正深入到所有的角落。這種反差讓我不由自主地感嘆,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仍然任重道遠。

要推動一個大國的全面現代化,必須經過長年累月的努力。現代化建設固然重要,而並行的,就是如何照顧好老城區的居民生活。疫情之後的中國,感受到各個城市的人都在重新出發,往生活正常化走去,而城市的改變也在進行中,不同城市都在叫喊出「拚經濟拚收入」的路向,在城市建設中,大家都在平衡好新舊元素,也在尋找經濟機會。

作為澳門人,在城市與城市之間遊走,也看到各城都在制定更加周密、更貼近大自然的城市更新政策,在舊區重整的同時,從政府、媒體,以至與民溝通上,都注重對居民生活條件或生活習慣的改善。同時,內地城市亦有積極保護歷史建築的一面,平衡城市的現代面貌與歷史文化,相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