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古鎮吃喝玩樂  圖文/汪秀紅

 夏天的黎里古鎮並不熱,它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溫和濕潤,使得黎里在夏天並不熱。這個夏天我在這裡欣賞一幅天然的水墨畫,私藏古鎮,江南模樣,沒有同里的車水馬龍,沒有周莊的吆喝拉客,沒有烏鎮的摩肩接踵,沒有西塘的店舖林立。有的只是市河清澈的水,青磚伴瓦漆。

 那些斑駁脫落的粉牆黛瓦帶著歲月痕跡,鰷魚成群結隊從橋洞穿梭,跟著遊客的手覓食,所謂「魚之樂」,讓人心生羨慕。「十二古橋多傍柳,百餘幽弄幾棲鴉」。遠眺煙雨朦朧的枕河人家,撫摸河埠纜船石上各種紋飾,小鎮的過往如同流水潺潺,輕聲細語。

 這裡,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北依蘇州,南接浙江。春秋時為吳越爭戰之地,吳越槜李交戰後,黎里御兒滉為吳越分界之一。唐時為村落,南宋為集市,明代已是江南大鎮,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古鎮的繁華,至今留存許多明清民國建築,各級文保文控單位不計其數。

 黎里溯源,舊時盛唐,惠風和暢,悠然自得,時光停滯,遊客若干,老人聊天,安靜自然,小橋流水,適合慢走,不會被人流裹挾向前,也不會被吆喝攔住到店裡。黎里現存一百十五條備弄,其中九十條暗弄,廿五條明弄,多以姓氏冠名。我知道備弄是大戶人家各進之間的通道,幽深狹窄,這樣的蘇州在夏天的弄堂風陰涼清爽。

 黎里備弄看起來「步步高」,這是口彩,也很實用,諸如夏天大雨都不會有積水。

 鎮的橋看起來奇怪,汝家橋上的高處七級連階石上有三條兩指寬的斷痕,據說這是古人考慮江南雨水多,這樣設計雨水可從橋上流下。我和家人穿了涼鞋都沒濕,這就是古人的智慧與匠心。我個人很推薦道南橋,明月橋,丁字水路,南社通訊舊址和剿匪舊址,穿旗袍拍照可以穿越到民國。

 黎里還有一個隱藏景點——施家洋房,外面看起來破敗,進去別有洞天,居民還在居住,它位於黎里最西邊的原生態生活區。展覽中心可以買票看看,裡面內容豐富,沒有遊客,VIP體驗。黎里每一條長巷也很有特色——廟橋弄,西當弄,新蒯家弄,還有一條通往菜市場的小弄,小石板踩上去嗒嗒作響,似乎重溫古鎮往事。

 黎里鑲嵌在河埠石頭裡350顆纜船石是這裡獨特的密碼,江南稀有,石上刻的紋飾:動物;道家八寶;嘉禾雙穗……這些纜船石紋飾,讓人們懷戀古鎮百姓對美好生活嚮往。

 兩岸河埠每隔四五米就能見到纜船石,以前我沒有關注過腳下的纜船石,原來蘊含的資源竟如此豐富。

 蘇州吳江幾個名鎮中,黎里最低調。我喜歡在夏雨中漫步,聽著風聲雨聲喝酒聲。

 這裡的饕餮美食,讓我每次都恨不得多生幾個胃。沿河幾家店舖鍋裡翻滾著金黃色油墩,這裡油墩之所以脆香,是由於在糯米粉中加黃豆粉,餡料講究。我咬一口,外脆裡糯,肉汁鮮甜,甜鹹都有,現在想起來還咽口水,馮記油墩和塘橋飯店的味道都不錯。蘇阿大辣雞腳,被汁水滿滿浸透的雞腳,辣中帶甜,甜中帶酸,淡淡的檸檬香讓我吃著停不下來。銅鑼雞腿,號稱吳越十大美食之首,炸雞腿時,空氣中油炸的香味就讓我不斷吞咽口水。多菜餛飩,也叫野菜餛飩,薺菜肉餡,加胡椒粉,很鮮,黎里朋友的推薦:套腸,阿大燒賣、快一點雞翅,每一款都是本地味蕾!

 眼下蘇州已進入高溫模式,古鎮幽深狹長備弄裡卻有涼風,那是比空調更愜意的風!待到開燈的夜裡,黎里萬家燈火的古鎮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