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榜)小小說的閱讀和寫作(一)  林老師

 常言道:文無定法。寫一篇小說,又或寫一個小小說亦為如是觀。過去本欄談過寫文章或小說,並無特別之處,不外乎三段、四段體或多段式之類。

 正常地,文章中的第一、二、三和四段,「起」或「開始」即第一段落;中間的「承、轉」即第二段落或「過渡」段;而「合」即「結束」段。但不管三段式或四段內容,我們都可以透過「閱讀理解」操作的探討,經思考推敲一個明確主題,理解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並從中學會逆向的寫作技巧。

 現在我們從另一角度看回如何準備有條理地寫一篇小說。所謂「萬丈高樓從地起」,堅實的基礎閱讀便是開始。接著是學會寫文章的「起、承、轉、合」、「修辭手法」;又或小說的開始、過渡及結局的「鳯頭、豬肚、豹尾」等技巧;但對於小小說有人為其設「眼」一項:如詩眼、文眼謂也(容後述)。

 而談到小小說的結構,它大概可以分為五個部份:第一題目、第二起句、第三正文、第四結尾、當中還有第五「眼」。

 凡小說,都應有個題目,但小小說時有像李商隱的「無題」詩,但即使「無題」也還是有個題目。讀者看小小說總會從題目開始,正因小說內容短小,在讀題目之餘便覺它佔較大的比重,所以對題目的選擇,作者應該格外多費一點心思。究竟如何才算是一個好的題目?是先擬好題目下筆還是成稿才後書文題?

 一篇小小說的題目是否適當,能否喚起讀者的好奇心,是作為一個測驗的標準。有的小小說寫得並不差,但因為題目太普通、太平淡或太不惹人注目,因而「埋沒」了作品的內容,遂引不起讀者的注意。

 小小說的題目也不宜太長,以中文標準來說,六七個字以內為安當。太長的題目,或其中包括很冷僻的字詞,讓一般讀者一下子讀不出音,不瞭解其意義的題目,都算不得好題目。所以,題目要越短越好,用字不妨普通,但在平凡組合之中卻要顯得出新意來。題目中如果能反映出動作,往往可以引發談者更活躍的想像力。

 昔日舊劇目中,不乏易記易明的名字:如《霸王別姬》、《三顧茅蘆》、《武松打虎》、《二進宮》、《挑滑車》、《三岔口》,都是由戲劇中最高潮的「動作」取名,而能予人深刻印象或強烈吸引力的。可是,由於題目用字數要受相當限制,不是每一篇小說的題目都能在有限的字數內表現動作,如法國小說家莫泊桑的《羊脂球》、美國短篇小說之王歐亨利的《二十年後》,俄羅斯小說家契柯夫的《胖子與瘦子》等等,題目簡潔,雖並不包含任何動作,卻足以引起讀者的好奇心,想要看一看這故事內容。

 有人認為:如果把小說寫作與詩來作一比較:則長篇彷彿是古風、長歌、史詩,小小說便是五言絕句。而詩句的起始,需要一下子便一擊中要害,和題目一様,內容要能引起讀者看下去的興趣,而不能從三皇五帝、盤古開天關地說起;蒲松齡的《聊齋誌異》,是我國文學史上很重要的短篇小說集,可是《聊齋》每一篇幾乎都是從「某生,何處人,相貌如何?學識若何?」開始,讀起來不僅令人覺得公式化,而且在結構上很不合經濟的原則,這種方式,則為近代小說家所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