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俄羅斯白銀時代的延續 樂飛

「白銀時代」(Silver Age)屬俄羅斯文化史中的一個特殊階段,具體年代為十九世紀末至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前,因其時的文藝蓬勃現象可媲美普希金所處(十九世紀初)的「黃金時代」,故以「白銀時代」來代表這段文學興盛期,該稱謂後來又引伸至同年代蓬勃的音樂界。在大時代衝擊下,各界別創作人趁著仍可自由發揮,急不及待地激化出活躍思潮,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經過一段創作興盛期後,迎來的是政局變遷,突然地,文學藝術發展被侷限及箝制,大量創作人隨之移民海外,留下來的亦噤若寒蟬,俄羅斯的白銀時代就此終結。

上篇說的格拉祖諾夫(Alexander Glazunov 1865-1936)和李亞普諾夫(Sergei Lyapunov 1859-1924),均為活躍於「白銀時代」的作曲家,兩人因政治理由先後流亡法國,同樣客死異鄉。此外,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 1844-1908)、塔涅耶夫(Sergei Taneyev 1856-1915)、史克里亞賓(Alexander Scriabin 1871-1915),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和梅特納(Nikolai Medtner 1880-1951)等,都屬白銀時代重要作曲家,而後兩人在藝術生涯高峰期遇上政局轉變,決定離開祖國繼續自由創作,則是這時代在海外的延續。

上述作曲家中,樂迷可能對梅特納較陌生。拉克曼尼諾夫不止一次公開眾讚美梅特納,說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作曲家」。但在梅特納去世後整整二十多年,他的名字在世界樂壇相對默默無聞,直至近年才被公認為俄羅斯最重要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梅特納作品很多,以鋼琴獨奏或附鋼琴的音樂為主,包括三部鋼琴協奏曲、十四部鋼琴奏鳴曲、三部小提琴奏鳴曲、一部鋼琴五重奏、大量的鋼琴獨奏短曲及鋼琴伴奏歌曲。

兼具作曲家創意與鋼琴家技藝的梅特納,其重要性長期被樂界忽視,除了政治上的理由,亦可能由於他的音樂較艱澀,遂較少人涉嫌。大概基於先輩為日耳曼人吧,梅特納的作品擁有傳統德、奧系音樂的嚴謹,和聲雋永迷人,滲進一點俄羅斯音樂獨有的沉重感後,調和出憂鬱灰藍的基調,個人感覺他的作品在風格和韻味上結合了拉赫曼尼諾夫和史克里亞賓的特質,還蘊含一點蕭邦的詩意。

三部鋼琴協奏曲是梅特納的代表作,但錄音不多,首先介紹的兩張唱片是俄羅斯鋼琴家薛巴柯夫(Konstantin Scherbakov 1963-)演繹於一九九六年的錄音。薛巴柯夫屢獲國際獎項,他是一九八三年首屆拉赫曼尼諾夫大賽桂冠得主,亦是二零一零年蕭邦鋼琴大賽冠軍Yulianna Avdeeva的老師。他的演繹在奔放中洋溢詩意,結合Vladimir Ziva指揮莫斯科交響樂團的伴奏,十分恰當地發揮出這三部協奏曲的韻味。

另一更值得推薦的唱片亦由俄羅斯鋼琴家主奏,曾於二零零六年訪問澳門的德米丹柯(Nikolai Demidenko 1955-)彈奏了梅特納的第二及第三號協奏曲,並由Jerzy Maksymiuk指揮BBC Scottish Symphony Orchestra協奏。德米丹柯擅長俄羅斯作品,他的演繹可說是力量與詩意的結合,節奏控制灑脫自如,觸鍵敏銳而感性,琴音在靈巧中顯露一股蒼勁,特具男性化豪邁魅力,也還原了俄羅斯特定時期音樂所獨有的質感。此片曾獲留聲機唱片大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