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古村舊窯重煥生機

 【新華社濟南八月八日電】(記者邵琨)炎炎夏日,「九0後」歸國留學生張雪在古窯村的咖啡店裏一邊喝咖啡,一邊工作。窗外,燒痕斑駁的匣缽墻邊,幾座古圓窯靜靜佇立。

 她所在的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顏神古鎮,經歷過輝煌,也一度落寞破敗,如今又重煥生機。

 自北宋始,當地百姓即以製作陶瓷為生,並因地制宜將陶瓷輔材用於建築之上,形成了古鎮獨一無二的街巷與建築風情。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曾有全國最大的陶瓷生產企業山東博山陶瓷廠,幾乎家家戶戶都燒窯製陶。

 煙囪、陶窯曾是這座重工業城市典型又特殊的風景。但是,隨著時代發展,陶琉產業從手工製作走向機械化生產,大量手工作坊和柴燒古窯被淘汰廢棄,山東博山陶瓷廠也沒落破產。

 當地百姓陸續搬走,留下空宅老屋。很長一段時間,這裡頗為冷清。

 顏神古鎮是山東三大古鎮之一。古鎮及周邊原有廢棄古圓窯十三座、關停陶琉企業廠房五千平方米,老舊居民住房三百五十餘套,廠區荒廢多年,周邊多是棚戶區。

 二0一八年,淄博市政府通過招商引資,開始對古鎮整體規劃開發。

 「它的魅力在於獨特的歷史文化,發展定位是文化休閒度假區。」淄博朗鄉古窯村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江燕介紹,我們以修繕保護為主,在古樸的院落中依託原有陶琉文化增加現代元素,讓遊客既能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又能享受到現代化的綜合服務。

 張雪是土生土長的博山人。她的爺爺、奶奶、爸爸都曾在博山陶瓷廠工作。在她看來,陶窯、陶瓷不僅承載著兒時的記憶,也是故鄉情感的寄託。在意大利留學期間,她一直關注著家鄉的發展,覺得這些古窯、陶瓷、老廠房應該能與現代生活相融。於是,回國後,張雪加入淄博朗鄉古窯村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並成為公司的產品發展部總監。

 走進顏神古鎮,可以看到村子裏依然保留著石板路、古圓窯、老院子、舊廠房……住宅與古窯建在一起,許多墻體用匣缽壘成,別具特色,不少年輕人慕名而來。

 現在,顏神古鎮有時尚的酒吧、多彩的街區、充滿設計感的民宿、以陶琉文化為主題的少年兒童藝術教育研學基地……一座傳統的陶琉古鎮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