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小憩)缺糧  邱文

 俄烏衝突,牽引起來全球糧食危機,我們才察覺,原來澳門有多幸福,至低限度,這片小地方已有半個世紀不聞缺糧危機,水災、疫情引發的「盲搶糧」,也只是瞬間現象,澳門沒有斷糧危機。

 能夠感受到這份福氣,便可知曉,當國家宣告消滅絕對貧窮,走上小康,是多麼難能可貴,半個世紀前後,偌大國土上,真的有缺糧、餓殍景象,可幸當國家調整發展策略,走上改革開放,使整體國人積極起來,在國家領導人制訂政策下,逐步走上富強之途。

 一切,並非必然;但,當人們看到這個古老民族煥發生機,國人勤奮,能吃苦擺脫發展進程中的一個又一個困難,向世界展示這個民族在如斯存活中,必然會迎來扭轉命運契機,也當然會擺脫貧窮落後。

 也許,中國人以傳統智慧、耐力,在千百年來都以這份優秀內涵應對生存發展挑戰,且必走在循環中,在興與衰中轉換了生活場景。為此,才會鑄就這股民族韌力共克時艱,從而博得提升、發展動力。這是農耕社會形成的「天道酬勤」必然與當然,儘管會出現時運、時勢不濟的時候,可是,大方向、總體上,還是能為大家過上安穩生活提供保障,而這份保障,是源於人們的勤奮、刻苦耐勞,勇於開拓、儉於積聚,只要「捱」過去,前面定有光明。

 為此,中國人強調「民以食為天」,從耕作、生活中,以有糧「自救」過活為基礎,再發展出來因地而興的飲食文化。重糧,重國人吃飽,以勤快保障生存基礎,這種應變思維形成民族生存發展套路,令人們看到,過去人們對糧食的重視,促成追求和平,免於戰火,才能有效保障缺糧、餓殍遍野,展現社會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