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重要原則——了解人性 文文

 到底人性是甚麼?到底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到底人從何來?到底人要往哪裡去?這些哲學問題,已經困擾了我們數千年,到今日也沒有找到答案。有一位演化心理學教授約翰甘比,用進化論去解釋人性:「現代人的頭蓋內裝著的仍然是石器時代的腦袋,用這樣的腦袋來應付原始時代是綽綽有餘的,但對於複雜多變的現代世界,似乎變得力不從心了。可是現代人仍以原始的『反應』來面對現代世界的變化,當危機出現時,我們不須經過任何思考就作出行動,只憑直覺、自動化的、情緒化的反應,立即是『逃走』或『攻擊』的反應,目的是為了能夠存活下去。」

 雖然是在今天的所謂文明社會,我們的基因內仍然帶著這原始的本能,我們更會把「逃走」和「攻擊」的行為演化成為合乎文明尺度的方式:

 「逃走」:忽略、逃避、撤退、麻木、沮喪、抑鬱……

 「攻擊」:暴力、攻擊、辱罵、污衊、無理取鬧、無目的地指責……

 根據杜比教授的研究:演化心理學的前提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使那些有利於生存和繁衍的條件會得以保留,不利的就會被淘汰,人類之所以成為地球的霸主,以下從物種演化心理學角度,對「人性是甚麼」這命題,作出十個概括總結:

 1.自我中心:人的本能是自私自利的,是動物的本能,人要生存,就不能不以自我為中心,若連生命都沒有了,還說甚麼較高層次的需求呢?

 2.目標為本:在演化過程中,人是冒險犯難的狩獵者,要成功就必須要選定清晰的目標獵物,然後要勇敢專注,並與族人合作,為達到目的為止。在文明社會裡仍然流傳著這基因,但「獵物」已轉移成為現代的各種目標物,如:金錢、名譽、地位等。

 3.溝通合作:為了生存,人必須與他人分工合作才能獲得所需。人在團體中,寧願犧牲自己的意願,以達成群體的目標,團結一致,勇往直前。因此,原始人雖沒有利牙巨爪,這卻成為世界霸主的原因。

 4.不斷行動:人能從錯誤中汲取教訓,改良達到目標的方法,且不斷行動,以求成功。

 5.逃避危險:人類不喜歡改變,因為改變意味著危險,但人類的性向好行動,不論是覓食或逃生,必須保持行動才能生存;在物競天擇的大原則下,我們仍保留著這種行動的天性。

 6.心存僥倖:人類既有逃避危險,預期事情會變得最差的基因;但同時也有預期最好和積極樂觀的一面;這兩種期望都存在人類的基因之內。正因如此,賭博心態從原始社會已經出現,歷久不衰,對未來有不合理的奢望,不是樂觀而是天真,使人停止努力。

 7.貢獻自己:貢獻自己的心態推動我們的祖先不能躲懶,盡力為族群服務,這基因早已存在人類之內,使現代社會,演化出各式各樣的社會福利制度,以幫助弱勢群體。

 8.攻擊破壞:攻擊也是動物的本能,為了覓食和自我保護,可是現代的攻擊行為已遠遠超出以上的目的。從人類歷史中可常見戰爭的發生、滅絕行動、大量屠殺、毀滅和虐待敵人,只是人類獨有的行為,發明各式各樣的武器,去攻擊消滅異己,而且攻擊的形式和範圍都很多很廣,包括:人身攻擊、語言欺凌、辱罵、污衊、無理取鬧、無目的指責……且這些殘酷的攻擊竟滲入於青少年的電玩中,以滿足人類天生的攻擊慾念。

 9.貪得無厭:這心態也是源自生存的機制,因為在惡劣環境之下,擁有愈多能夠存活下來的機會愈大。在現代社會,人類已經脫離了單為生存的基本需要,但是「貪得無厭」的慾望是有增無減的。可是擁有更多對生存沒有甚麼幫助,反而有害,看人類因此而破壞整個生態環境,使地球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懂得停止」才是人的第二次進化。

 10.仰望更高:人類總會追求更高更好的東西,希望站得高,在高的位置,有更高的學歷,多些權力,多些被尊敬等。所謂「人望高處,水向低流」,這是人類的傾向之一,人性就是如此。

 以上十點,沒有好和壞之分,正像一把刀,可以助人,也可以傷人。這些本性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得以存留下來的特質,它在原始社會是幫助我們繼續存活的良好基因,但這些石器時代留下來的腦袋,卻未必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現時新世代。

 教練對話:

 如果「攻擊破壞」、「貪得無厭」和「心存僥倖」都是你的本性,已經裝置在你的基因之內,既然你不能消除它們,那麼你會怎樣改良它、應用它,讓你和你的家人、朋友和社區都能夠生活得更好?◇

 註:文中內容參考自《自我教練》一書,編者:劉遠章、陶兆輝,出版社︰明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