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現代合唱作品  樂飛

 人聲是自由度最大、最完美的「樂器」,一些現代合唱作品更將人聲的美發揮得淋漓盡致。最近重聽了幾張合唱音樂唱片,作品匠心獨運的構思及其散發的美感再次深深地打動我,很想和愛樂者一起分享。專輯的作品出自兩位美國現代作曲家,獨特的音樂語法及創新的和聲樣式,帶來有別於傳統的美感經驗,令合唱藝術愛好者一新耳界。

 先說Morten Lauridsen(1943-),勞里德森生於華盛頓,大學主修作曲,目前是Los Angeles Master Chorale的駐團作曲家,也是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作曲系主任。他的音樂今天頗受歡迎,已成為很多合唱團的選曲。

 由Nicol Matt指揮Nordic Chamber Choir演唱的一張唱片,收錄了勞里德森最著名的合唱作品,包括《偉大的奧跡》(O Magnum Mysterium)、《玫瑰香頌》(Les Chansons des Roses)及《永恆之光》(Lux Aeterna)。《玫瑰香頌》的鋼琴伴奏由作曲家親自擔任,此套曲含五首曲子,歌詞取自奧地利詩人Rainer Maria  Rilke(1875 -1926)的法文詩,富韻律感的歌詞結合優美旋律,營造出唯美浪漫的意境,當中一曲《他們如是說》(Dirait-on)韻味優雅,充滿詩意,那種含蓄的美感,真可謂出塵脫俗。《永恆之光》亦屬包括五首歌曲的連篇作品,由管風琴或管絃樂隊伴奏,也有無伴奏的版本,收於本片的是管風琴版本;這套歌曲是作曲家為紀念慈母而作,曲曲動聽,溫暖調子讓聽者有如被撫慰,其中的《降生於光》(O Nata Lux)更常被獨立演唱。

 專輯最後的歌曲是《偉大的奧跡》,筆者認識勞里德森的音樂,正是透過這首無伴奏經文歌,它以平靜的樂句鋪展出一種內在張力,在獨特和聲「踫撞」下,一股深沉的神聖氣氛在和諧與空靈之間來回激盪,美得沁人心脾。

 勞里德森的音樂運用傳統技法作基礎,憑簡約的結構及新穎的和聲表現人聲美感,並以自由曲式襯托出浪漫氛圍,風格並不保守。勞里德森喜以宗教題材創作,作品即使非聖樂,也像蘊含濃厚宗教意味。另一位現代合唱作曲家韋塔克(Eric Whitacre 1970-)的音樂,卻帶來不一樣的感覺,韋塔克的作品沒有宗教成份(筆者認為),風格亦顯然更具現代感。

 讓我最初投入韋塔克音樂世界中的,是他那曲《夜涼如水》(Water Night),獨特的和聲讓音樂徘徊在虛與實之間,予我孤寂、淒清之感,一幕星光璀璨的夜空彷彿展現眼前,那感覺真讓人靈魂出竅。韋塔克擅於運用多變的人聲營造豐富的和聲效果,他創作出多種和聲模式,變化多端的音階組合,透過複雜緊密的聲部融合,締造出既空靈,又瑰麗的奇異音響。獨特的音樂意境也許代表了作者對周遭環境的感嘆及反思,教人聯想起某種玄妙的意像,亦讓聽者感受到大自然之美。

 韋塔克畢業於茱莉亞音樂學院,曾在英國劍橋大學擔任駐校作曲家,現為洛杉磯大師合唱團的駐團音樂家,他是當今作曲界的閃亮明星,聲譽如日中天,他的作品形式多樣,但最受重視的仍是合唱音樂。介紹的CD收錄了韋塔克創作於一九九一至二零零一年間的無伴奏合唱曲,由Ronald Staheli指揮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Singers演繹,除Water Night外,Three Songs of Faith、Cloudburst、Sleep、When David Heard、Lux aurumque等均為感人之作。別具感染力的現代合唱作品,能輕易觸動情緒,引領聽者步入如夢似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