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專設候鳥「療養院」

 【新華社南昌一月二十五日電】(新華社記者)定制「病號餐」、診療室、康復室……數隻雁鴨和東方白鸛,悠閒地邊曬太陽邊進食。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畔,人們為傷病候鳥開設「療養院」。

 這所佔地六畝的「療養院」坐落於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管理站。「療養院」負責人、巡護候鳥十年的吳城站站長舒國雷說,這個模倣鄱陽湖自然生境打造的小微濕地,是保護區的候鳥救助中心。

 鄱陽湖是國際重要濕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每年抵達鄱陽湖越冬的候鳥數量有數十萬隻,全球百分之九十八的白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東方白鸛、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白枕鶴在這裡越冬。

 一些候鳥會因傷病脫離鳥群大部隊。「『療養院』就是為候鳥越冬保駕護航。」舒國雷說。

 此前一位公益攝影師在拍攝候鳥時,發現一隻東方白鸛體態異於平常,將照片放大後才發現,竟是它在覓食時被鯰魚的刺卡住了喉嚨。這位攝影師急忙通知保護區工作人員。

 這隻東方白鸛被送到候鳥救助中心後,接受了妥善的治療並留下養傷。因為特殊的遭遇,保護區工作人員為它起名「卡卡」。

 「另一隻東方白鸛則因天氣太冷,被『冰坨子』凍住大長腿,所以被送來救治,大家給它取名『凍凍』。」舒國雷說。

 根據候鳥飲食習慣,「療養院」量身定制「病號餐」。「這份稻穀與玉米的套餐,是為雁鴨準備;這份魚和蝦的組合餐,是為東方白鸛準備。」舒國雷說。

 如今,「卡卡」和「凍凍」已基本恢復健康,待達到放飛標準後,將回歸自然。舒國雷介紹,近兩年,吳城站內的救助中心已救治七十六隻傷病候鳥。

 為給候鳥營造良好的環境,江西完善候鳥救助機制,由保護區、公安部門、衛生部門共同制定的候鳥救助聯動勤務機制正在推開。

 隨著沿湖百姓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民間力量也參與到候鳥救助中。

 歲月流逝,七十五歲的李春如作為一名「鳥醫」已有三十九個春秋。原本是內科醫生的他,將這份專業技能用在了治療候鳥上,並於二0一三年創辦候鳥醫院。這所醫院「五臟俱全」,設有診療室、重症監護室、候鳥病房、康復室、戶外康復天棚和活動水池,可同時接收二百隻以上的傷病候鳥。

 「隨著人們護鳥意識提升,這些年因人為致傷的候鳥越來越少。」李春如漸漸閒了下來,卻特別高興。

 從提供療養到護送放飛,人們全程護航候鳥越冬安全。

 東方白鸛、灰鶴、鴻雁……一隻隻候鳥撲出鳥籠、振翅高飛。一月二十一日下午,江西、天津兩地候鳥保護機構合作,在鄱陽湖都昌射山湖區放飛了九隻被救治候鳥。

 其中七隻候鳥是從天津被專程護送過來。「經過兩個月救護、恢復,這些候鳥達到了放歸自然的條件。」天津市野生動物救護馴養繁殖中心辦公室主任李振卓說,「為了讓它們快速融入種群,我們特意選擇在生態環境良好的鄱陽湖放飛。」

 從棲息地環境改善,到救助條件提升,在江西,越冬候鳥的「醫、食、住、行」愈發「周到」。

 江西餘幹縣康山墾殖場的千餘畝稻田裡,二千多隻白鶴正悠然覓食。二0二0年十一月份以來,這裡聚集了近三千隻白鶴,成為鄱陽湖濕地最為集中、最為壯觀的白鶴群。

 二0二0年,長江流域大規模洪水威脅到了候鳥食物的自然供給。「為保證白鶴有充足的食物,我們緊急協調提供千畝未收割的稻田,保障它們安然過冬。」餘幹縣委書記胡偉說。

 「鳥兒膽大了。」提起候鳥棲息的變化,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黨工委書記劉新喜感觸很深,原來候鳥多在深湖覓食,這些年覓食地範圍不斷擴大,田間、池塘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因為它們感受到了人類的善意」。

 「只要這些候鳥在鄱陽湖區一天,我們就會護航到底。」劉新喜說。(記者:陳毓珊程迪張璇郭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