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平臺上的情節起伏 承鈺

 身邊有些朋友從來不用社交平臺,他們本身不喜歡知道其他人在幹甚麼的同時,亦不希望將自己的私人生活、心靈世界與眾同享,簡單直接地希望朋友有心的話,就直接給他一通電話,當然他們亦會用手機的通訊APPS,然而亦限於通訊或簡單通知,談天說地、抒情閒聊的話,我們還需要靠撥一通電話,又或者再出來見個面。

 受到朋友影響,我亦開始減少在網上直抒己見,自問不是公眾人物,沒有本事亦沒有需要將自己從內到外,坦然公開。就算是公眾人物,亦不是人人可以做到面面俱圓,教全世界歡呼喝采。反而有更多人明明是單純地講一件生活小事,卻有可能被無限上綱上線,結果讓人感到萬分無奈。

 亦有朋友可能隨心而發,這一刻在傷春悲秋,為了親友的生老病死、社會的動蕩不安……種種繁瑣事而難過,社交平臺上總會有不少親舊好友跑出來點讚支持,給主人翁幾句慰藉的留言;然而轉身可能一、兩天後,主人翁從傷感的陰霾中走出來,又會有些吃喝玩樂的相片和經歷。也許這是一件好事,旁觀者完全可以跟蹤到主人翁的心路歷程,從傷心到快樂,從失意到幸福,顯然人生就是這樣由不同的悲喜交織而成,不過我們一個小小的心靈承受自家的起承轉合亦已覺得幾乎吃不消,還得有閒情來「圍觀」其他人的人生歷程,是現代人的生活中的一種分享模式?又或自身的一種抒壓程序?社交平臺相信在我而言亦只是可遠觀而不可以濫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