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傅聰的音樂遺產   樂飛

鋼琴家傅聰(Fou Ts'ong)罹患新冠肺炎,去年底於英國離世,享年八十六歲,不幸消息傳來,樂迷無不唏噓嘆息。

傅聰是一九五五年國際蕭邦大賽的季軍得主,同時獲頒當屆的馬祖卡特別獎,此獎很大程度代表了蕭邦音樂的正統詮釋風格,之前幾屆的馬祖卡獎都是由冠軍兼得的,傅聰能拿下此獎,別具非凡意義,而作為首位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的中國音樂家,更值得中國人為之驕傲。時代雜誌曾經評價傅聰為「當代最偉大的華人音樂家」;波蘭蕭邦協會的官方網站在大師逝世後翌日宣布:「傅聰的去世,意味蕭邦傳統中極為重要的一頁闔上」。

很多人都認為傅聰和蕭邦氣質接近,他那種結合一點東方哲學色彩的彈奏風格,更賦予作品獨特詩意。不少鋼琴家都借鑒他的蕭邦演奏來提昇自身的演繹藝術,一九六五年,初出茅廬的Martha Argerich在蕭邦大賽連奪首獎與馬祖卡特別獎時,被問及如何把握蕭邦作品詮釋之道,她這樣回答:「聽中國鋼琴家傅聰的唱片偷師。」好一個坦率直接的阿嘉烈治!傅聰與她可謂惺惺相惜,後來還發展出一段深刻情誼。

筆者擁有第一套傅聰演奏的唱片,是蕭邦的馬祖卡曲集(Mazurka),初聽時,立刻被那富個人特色的演繹所吸引。對比強烈的音量控制,灑脫不羈的搶板,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特別強調的第二拍重音,豪情洋溢地表達出一股勇往直前的信念。相信當年蕭邦大賽的評委,正是被這種既能反映作品特質,又充滿個人魅力的演繹所感動,而把馬祖卡特別獎頒給他。此套錄音中的鋼琴音色頗獨特,偏於金屬味的琴音呈現一種硬朗質感,會否是一台波蘭產的華利莎(Warsaw)琴?

個人更喜愛傅聰在蕭邦夜曲(Nocturne)中的表現,他把此套作品仔細推敲,每首都有獨立的處理方式,裝飾音運用考究,手法極圓潤洗練,樂念透過頗自由的手法傳達,讓整輯夜曲瀰漫夢幻感和詩情畫意。

蕭邦兩部鋼琴協奏曲,整體結構感很強,各樂章首尾連貫,一氣呵成,柔美與硬朗的觸鍵對比鮮明,顯現出既委婉又堅韌的姿態,在遵從作品風格的基礎上,揮灑出頗個人化的激昂情緒。

除了蕭邦,傅聰亦擅長莫札特、德彪西及史卡拉第等作品,我特別喜愛他彈的莫札特。傅聰較近期錄製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包括第九、十二、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及二十七號,他的造句爽朗活潑,細膩的聲部描述,賦予作品豐富的層次感;在古典主義的框架內,他滲入不少獨特樂思,手法雖偏向浪漫,卻仍能保持優雅端莊的格調。

值得注意的是,傅聰的多個協奏曲錄音,合作的均為波蘭樂團,並通常由他兼任指揮(蕭邦協奏曲由湯沐海指揮)。聽得出大師與樂團是充滿默契的,他與波蘭維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感情,這感情不僅源於蕭邦的音樂,也因為在那動蕩的年代,他不得不遠離父母,客居異鄉。在和祖國的關係上,他和蕭邦是多麼的類似。

以上唱片錄音年份集中於一九七零至一九九零年代間,這系列已CD化的錄音較容易覓得,但大師在一九六零年代推出的唱片則相對罕見,期望這些錄音能在不久的將來再版吧。

傅聰曾多次來澳獻藝,印象中多是應民間機構之邀作友情演出,官方邀請的一次是二零一零年二月和澳門樂團合奏莫札特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筆者能躋身全場爆滿的觀眾席聆賞大師演出,回想起來,也覺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