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師激勵學生學好數學的方法  王曉青

 在中小學的課程安排中,數學學科歷來被學生認為是一門抽象、枯燥、難度較大、課時又多的學科。如果在課堂教學時,學生天天面對一張亳無表情的臉、枯燥的數學內容、抽象的例題、空洞的千篇一律的講法,再加上時有發生的斥責,試問還有哪個學生會喜歡數學?這樣也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漸漸產生厭學情緒或放棄學數學的想法。十九世紀的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杜威說:「如果我們還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無疑是掠奪了他們的明天。」一位德國教育家又說:「教學的藝術不僅在於傳授本領,而且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所以,數學教學的「藝術性」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智者說:「未來已來,如何定義未來教師?」未來,教師要想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可參考如下幾方面:

 一、良好的師生關係

 1.師生關係融洽,由育分轉向育人

 教師與學生要有民主、平等、心理相容的極為融洽的師生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會產生良好的移情效應與期待效應。和諧的師生關係可以形成健康向上的教育教學氣氛,啟迪思維,激勵創造,有助於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有助於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健全發展的人。簡言之,學生會因為「親其師」而「信其道」。

 2.未來的數學教師應從經驗轉向實證

 要想做個合格的教師,練好教師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教師要有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所以教師要有精益求精的專業功底,使學生及其家長認為學校給學生安排了良好的學習導師,從而使學生樹立了學好該學科的信心。

 教師為了探索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等多方面的積極因素,要精心「備教材、備學生」。

 3.未來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學習數學的閃光點

 教師講課的例題與作業的習題都要由淺入深,使各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即較差的學生不會全不懂,較好的學生也不會認為太易而無興趣,讓他們「跳起來摘到蘋果」,從而獲得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

 教師要特別留意數學成績較差學生出現的任何微小進步,並給以鼓勵,重樹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這可能成為他們學習數學轉變的關鍵,再舉例講述一些數學成績較差學生轉好的案例,促使他們乘勝前進。

 教師要善於設置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景與氛圍,使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逐漸喜歡數學;教師要善於發現各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的閃光點,對於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未來的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從經驗轉向「融合」

 在備課時,盡可能多準備一些數學聯繫實際的內容及趣味因素。若教師再準備好扣人心弦的導言會使學生產生探索下面課程內容的意識,為接下來的新課的講述創設誘人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指數函數教學中聯繫人口的增長率、商品的儲存期;在圓錐曲線教學中聯繫行星、衛星運行軌道;在概率教學中聯繫各種獎券的中獎率;在導數教學中聯繫商品的需求彈性、邊際生產成本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是從實踐中抽象出來的理論及計算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習慣和意識,促使他們逐漸自覺地觀察生活中各種數學現象,發現其特徵、規律,有針對性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三、未來的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

 1.未來教師要善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數學教師必須有正確的數學觀和方法論。數學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在授課過程中自然地進行愛國教育。不要一說定理、公式等都是外國人率先發現的。在香港數學教材中,常常是把數學定理、公式等用外國人名命名的。例如:把畢氏定理寫成畢德哥拉斯定理,然而這個畢德哥拉斯定理要比我國人發現的畢氏定理遲了一千年;在講二項式定理時,國內教材稱為的楊輝三角(於一二六一年南宋時期提出)香港教材則稱之為巴斯卡三角(在一六二三年才提出);還有南北朝時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極其艱巨複雜的計算,精確地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比世界上有關圓周率值的研究領先了一千多年。而祖沖之的兒子也研究出了球的體積公式,比義大利數學家卡瓦列利早一千一百多年提出。北宋數學家賈憲創立的開高次方的方法亦比英國數學家提出的早八百多年。十三世紀的秦九韶是南宋數學家,他創建的「中國剩餘定理」比歐拉和高斯提出的要早五、六百年。楊輝著的《四元玉鑒》中的方程組理論比法國數學家裴蜀提出的早四百七十多年,他首創的高階等差數列的研究比泰勒提出的早四百年。外國教材這樣寫,我們的數學教師不能尾隨,要實事求是地告訴學生數學史的真面目。上面提及的數學內容都是部分中學教學內容,數學教師在講課時完全可以自然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此增加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生熱愛數學。

 2.未來的教師善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數學教師要有科學的世界觀和積極的人生觀,教師的言行和對社會事物所持的態度都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數學是最易判斷真偽的一門科學,它能幫助學生形成明辨是非、堅持真理、樹立自信、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上面提到的各種思維品質。數學也是滲透美育的場所,數學定義、定理、證明等數學語言的簡潔美,幾何圖形的和諧美,衛星運動軌跡的動態美等,這些內容都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3.未來的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

 人們常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由於數學本身的特點,在思考數學題時,需要分析、尋找適合題目的解法,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鍊與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富有啟發性的語言,留有懸念的結束語,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討論課,學生各抒己見等,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例如:對於易錯漏的基本概念除了正面講解之外,還可以通過正誤練習加深學生對於正確概念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與批判性。再如,在講完平面解析幾何的第一章後,其中一個基本練習題:證明A(2,a+2)、B(-2,a-2)、C(3,a+3)三點共線。組織學生討論之後,可總結六種證法。略述如下:(1)求三個線段長,其中一條等於另兩段之和;(2)求出兩個斜率且過公共點;(3)按定比分點公式證;(4)用其中兩點得出直線方程式,再代入第三點;(5)計算由此三點所得出的三角形面積為零;(6)用兩直線夾角公式求證。當然這六法有簡有繁,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通過一題靈活地把整章知識貫穿起來,使知識融會貫通。這樣做比教師把本章知識一一列在黑板上複習更有趣,且效果好。從而培養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廣闊性、深刻性與靈活性。

 四、未來的教師要教導學生學會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一定的問題情景中,有自讀、自思、自講、自做,獨立鑽研,要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意向和創造力去發現知識。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學到了知識,更學到了方法。若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有主動學習的科學精神是學好數學的精神支柱,而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會事半功倍。

 教學生學會學習,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每個教師的職責。只有培養學生有很強的自學能力,他們才能擁有在社會中生存的本領,才能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根據需要自覺「充電」。因此,未來教育要有使命擔當的責任意識,要有擁抱互聯網技術的開放胸懷,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根據教材內容變換不同的教法。

 從授新課的導言、授課應該富有啟發性的提問、恰當的引導、解題方法小結等都需要精心設計。教師要注意創設誘人的求知範圍,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盡量使他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才能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