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窗一扇)長者公寓是出路   阮玉笑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競選時已提出長者公寓的構想,認同針對一些有自住物業、未符合申請社屋資格的長者,可以設計長者公寓讓他們「租得起」。二零二零年施政方針明確提出房屋五個階梯論(社屋、經屋、夾屋、長者公寓、私樓),雖然本人不認同五者間有向上流動的階梯銜接,但無論如何,興建長者公寓已列為確定施政取向。上週,建設發展辦公室公布在原海一居地段興建兩棟長者公寓的設計連建造工程已判給,年內可動工,作價近二十一億元,施工期限八百六十個工作天,約提供一千八百個開放式單位及多個社服設施,爭取三年內完工。

本人是認同有關方向的。本澳社會老齡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統計暨普查局二零一一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六十五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三萬九千多人,佔總人口百分之七點二,而二零一九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老年人口已增至逾八萬人,如何滿足長者的健康照護需求,成為不容忽視的挑戰。為回應長者的長期照護需求,政府目前朝增設長者院舍、日間護理及家居照顧服務等方向努力,但資源所限,服務依然供不應求。以長者院舍為例,目前共有二十二間安老院舍,合共提供約二千四百個宿位,今年內有望增加一百個宿位,以人口比例來計,每三十二名長者才有一個宿位。當然,六十五歲的長者大部分仍然「行得走得」,但隨着人均壽命的增加,需要長期照護的長者比例相信亦會增加,故以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百分之三點四作為院舍規劃的比率已不合時宜。社工局亦已開展研究對指標進行檢討,故需因應有關研究結果對服務供應作相應的調整,以盡可能增加供應。

與此同時,探討長者公寓的興建會是另一出路。參考其他地區的經驗,會以長者的自理能力、健康狀況及生活型態設定不同的老年住房,包括專為能獨立自理生活、無需他人照顧的長者而設計的自住型長者公寓,以及需要提供日常生活輔助服務的協助型長者公寓等,故有關公寓政策的落實,相信有助舒緩長者院舍的壓力,亦能更好滿足不同需要的長者入住,提升長者的晚年生活質量。(逢週二見報,歡迎回應hataruan@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