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東端「第一島」 變形記 李晛  戴夢嵐

 「以前獐島村集體負債最高達2800萬元(人民幣,下同),是全鎮最窮村。現在村集體資產已經超過2.2億元,是中國最美漁村!」談起遼寧東港北井子鎮獐島村的轉變,村書記張忠有的臉上洋溢著自豪。

 獐島村地處鴨綠江與黃海交匯處,是中國萬里海疆最東端第一島,陸域面積只有1.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700人。據張忠有介紹,這裡曾因為一次大範圍赤潮,導致村民賴以生存的海產捕撈業和養殖業顆粒無收,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為引領漁民增收致富,獐島結合當地獨特的海島景觀,積極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以捕撈、養殖業為兩翼的海島綠色產業。從昔日閉塞落後的小漁村蝶變成「國家級旅遊景區」,獐島村的逆襲故事已遠近聞名。

 走進獐島村,一座座外觀精美的民宿建築讓人眼前一亮,遊客們或漫步在綿軟的沙灘,或沿著海邊棧道觀賞海島風光。而此時,61歲的獐島村村民由桂琴正在她的漁家樂門口熱情地招呼著來往的遊客。

 由桂琴笑著向記者介紹,獐島上的漁民大部分都開著漁家樂,家家戶戶都富裕。「我們家就有20多個民宿房間,年收入能有四五十萬元。我愛人出海,我在家開漁家樂,日子好著呢!」談及現在的生活,由桂琴笑得合不攏嘴。

 「客人來了,吃的都是我們島上純正的漁家飯。」由桂琴一邊展示手中的魚乾一邊說,除了吃漁家飯,還有住漁家屋、幹漁家活、觀漁家景……一系列以「漁家樂」為特色的旅遊活動,讓來到這裡的遊客感受到了海島漁家的生活樂趣和濃厚的漁家文化。

 如今的獐島,公共服務日益完善,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產業經濟日漸繁榮。張忠有說,現在獐島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已超過1400萬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超過6萬元。

 由於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獐島村民生、文化、生態等各項事業不斷進步。目前,村上已建起2萬餘平方米的濱海文化廣場,擁有大型客船5艘、快艇2艘、氣墊船1艘、登陸艇3艘、專用碼頭3座,建成80餘家漁家樂式旅店、10座高檔賓館。

 同時,獐島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農村醫療事業和教育事業得到全面保證。「從陸地引水進島,修建引水管道40公里,島上電話普及率100%,寬帶入戶率50%,街道硬化率100%,全村100%改建環保厠所,合作醫療投保率100%,所有街道安裝節能燈……」張忠有如是說。

 「為了環保,全島處於原始自然狀態,沒有重工業,只有5輛機動車。」張忠有說,村裡還制訂一系列「村規民約」,規定島內每年植樹造林、不砍伐植被等。獐島村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促進旅遊產業健康發展,經濟和民生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獐島村的變化也影響著周圍其他村莊。附近沿海的海鷹村、臨海村、新海村、北井子村、小崗村等都和獐島村一樣,「靠海吃海」發展現代農業,通過海岸經濟造福百姓。如今,這些小村莊都已富了起來。◇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