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難忘的週記課  林欣欣

 著名的古希臘教育家弗洛依德說:「愛自己和愛他人並非不能兩全。只有以愛待人的人,皆能以愛待自己;但只是以愛待自己的人,不一定也可以同樣愛他人。」只是因為某人愛的對象與愛他的自身是不可分的。真正的愛意味著關懷、尊重、責任和學習知識的能力,是創造力的一種表現。它並不是由於被某人的處境所感動而表現出的一種同情,而是對被愛者的幸福與成長的一種主動關心,它的基礎是一個人具有愛的能力。

 當我再次談到李同學和同桌的吳同學的吵架生涯時,不少同學都笑了,因為他們之間的吵架似乎已經成了習慣,在平時吵鬧的笑聲中,也常常蘊含著自嘲。

 有一天,我上週記課前,李同學對我說:今天他拉肚子,早晨到現在已經去了四、五次廁所。我問他是否需要請假?他說:昨天下午,媽媽帶他看了醫生,事先已經吃了藥了;他還說自己能堅持上課。為了不打斷我的講課,要求我允許他需要去廁所時,自行出入。他是個懂事的孩子,我同意了。

 在這次班會上,我講了簡短的開場白之後,選取了幾篇週記範文來讀。立即引起全班四十多位同學的眼睛盯著我,迫切希望聽到下文的情節。

 期間,李同學自行去了廁所,令人沒想到的是吳同學在李同學的椅子上塗了膠水,李同學返回課室後,立即就座。這時,吳同學的惡作劇引來了同學們的笑聲,然而,這一切我沒有看到,我還問李同學:「你的肚子好點了嗎?」他用一種好怪的眼神望著我,眼睛亦好像有點濕潤。這時,教室裡易常安靜,更多的學生們在寧神思索。

 此時,我將準備好的一篇文章讀給大家聽,是一篇同學之間真誠幫助的文章,學生很敏感,也很細心。有的說:文章中的兩個人都不是完人,他們之間鬥嘴,互不買賬,甚至於用惡作劇作弄人,但內心則關心著別人的病痛,甚至為對方送藥,這一點讓人感動。李同學需然中了「埋伏」,卻能控制情緒;吳同學暫時得意忘形,可是她在同學們的眼神中已察覺到自己的過份,深感內疚。後來,她作出深深地自責,並且勇於承認錯誤,終於二人化干戈為玉帛,取得了相互諒解。同學們都在談論著,述說著自己的感動。

 而我也發現在前些天因為一點小事引起爭執的張同學與劉同學都在低著頭,面有愧色。他們認為:以後遇事時,頭腦要冷靜,不再做對不起別人、不利於集體團結的事了。

 我很欣慰,從學生的週記練習中,不僅教育了以上的兩對同學,對其他同學來說這也是一種不露痕跡的教育與鞭策。

 學校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時時處處存在著教育良機,需要教師用教育機智去捕捉它。人格的塑造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必須用心、用情去尋求一份活教材。身為教師者要善於抓住一瞬即逝的教育契機,創造一個感人至深的情景,讓學生心靈經受一次次的震撼,在心靈的撞擊之中,促進思想提升,情感淨化。從而激發起成長潛力。

 隨後,我朗誦了一首詩,詩的名字是《用愛造句》。我很喜歡這首詩,這是一首深情謳歌師愛的散文詩,我摘錄部分詩文面對全班同學朗誦起來︰「我從古老的童謠中走來,韻味悠長的童謠裡浸潤著愛的音符;我從青春的腳步中走來,且行且吟的腳步裡撒滿了愛的陽光;我從生命的花園中走來,奼紫嫣紅的花朵上掛滿了露珠。……」

 我明白了︰此生,我的工作氛圍猶如屋簷下面築巢的春燕,將注定終生為「愛」忙碌!簡言之︰讓終身為教師的我們為「愛」忙碌吧,用「愛」造句。

 前蘇聯教育家別林斯基說︰「愛應該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鑒別教育的尺度。」這裡所說的「愛」是博愛。教育學生是一門藝術,而這門藝術則源於愛。因為愛能給予自信,給學生進步的動力,決定教育學生的成敗。

 身為教師者,我們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之前,要問問自己︰「我喜不喜歡孩子?我們對於孩子的愛到底有多深?」這將決定我們對教育教學的態度。

 教育教學是塑造人的靈魂,需要教師們用柔情似的博愛感化學生的心靈,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或缺點之後,並願意改正。

 有的教師常常會把有過錯的孩子訓斥得淚流滿面,認為如此才能觸動靈魄,從而有人認為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其實,如果我們採取「教育無痕」的方法,批評也可以是「甜」的,令孩子從靈魂深處有所改變。

 博愛是一種寬容,不少人都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作為座右鉻。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既使是聖賢也應該是一分為二來評核。所以教師要有博大的胸懷,能容納和善待所有的學生。倘若學生出現過錯,原因不一定是學生全錯,如果有些是成長環境造成的,可以通過環境的改變、認識的改變逐漸得到解決。還要特別關注弱勢群體子女教育,對貧困家庭、流動人口、單親家庭的子女等一視同仁,令大家有平等的競爭起跑線,而且要將這一要求貫穿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

 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教師的微笑是學生心中燦爛的陽光,可以化解學生緊張的情緒,班級應該是一個用愛心營造的溫暖家園。

 博愛是以人愛人為基礎,任何愛真善美的事物是容易的。比如教師愛表現好的學生、成績好的學生、有禮貌的學生很容易;但是還應該發自內心去愛那些後進生,而且不辭勞苦地去刻意幫助這些學生進步。

 一些後進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教師用「顯微鏡」去幫助他們找出閃光點,這樣才能發掘他們身上的潛能,找出他們身上的優點。教師要善於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充分、合理地運用,使後進生重新找回自我,獲得克服缺點的勇氣和信心。

 博愛是實際行動,無論是在課上、課下、校內、校外,也要通過教師的眼神、表情、語言、聲調、動作來體現,這些發自內心的虔誠尊重和珍愛,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兒童、青少年成長的過程,可能會出現反覆,因此教師的博愛要持之以恆。

 如果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做個合格的教師必須要真正把愛灑向每個學生,教師、教育工作者要持之以恆營造博愛的氛圍,才能造就有博愛精神的新一代。

 讓我們終生為愛忙碌,用實際行動為愛做上長長的而又充滿溫馨的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