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看他們如何對付「魔鬼」 樂飛

喜愛小提琴作品的樂迷,對塔提尼(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那部《魔鬼的顫音》應不陌生。塔提尼生於威尼斯共和國的Piran,此小鎮如今位於斯洛文尼亞境內,數年前筆者曾探訪這純樸優美的小鎮,在海旁廣場上發現持小提琴的音樂家雕像。

塔提尼兼作曲家、小提琴家、音樂理論家與教育家於一身,他擁有高超的小提琴技巧,並為這樂器寫了大量的協奏曲、奏鳴曲及室樂作品,可惜不少已失傳(據聞部分作品手稿仍被封存在意大利Padova一所教堂中)。今天塔提尼最為人熟悉的作品,便是《魔鬼的顫音》(Devil's Trill Sonata),一部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

《魔鬼的顫音》的誕生,據說是被夢境所啟發,塔提尼夢見魔鬼在他的床尾拉小提琴,醒後便憑記憶把魔鬼奏的音符記下,從而衍生出這部傑作。此事的真偽固然無從考證,但此曲確實充斥著常人難以駕馭的技巧,彷彿只有魔鬼才能勝任,它包含頗多雙音與顫音技法,演奏難度極高,另一方面,強烈戲劇性結合美妙旋律,又讓其在充滿刺激感之餘,又具有迷人的抒情性,故此作自面世以來,一直受到小提琴家與欣賞者歡迎。

曲中的所謂顫音(trill)其實是裝飾音的一種,利用按弦的特殊技法產生有如顫抖般的音響,聽起來具有讓人毛骨悚然的效果,由於作品中使用不少這些高難度的顫音,要流暢自然地奏好它,便很考驗小提琴家的功力。

雖然不少大師都演奏過這部超難的作品,但毫無疑問,一般小提琴家均把此作視為畏途,難得的是,三位當代華裔小提琴家都不約而同地先後灌錄過此作,手上的三張CD,分別是黃蒙拉、陳銳和曾宇謙的個人專輯,均以《魔鬼的顫音》打頭陣,各專輯其餘選曲並不一樣,本文聚焦於他們如何應付「魔鬼」。

曾宇謙(Yu-Chien Tseng)是三人中最年輕者,他一九九四年生於台灣,二十歲奪得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第二名後(第一名從缺),隨即展開繁忙的職業演奏生涯,他曾於二零一六年訪問澳門。曾宇謙的「魔鬼」推出於二零一七年,演奏爽朗活潑,充滿朝氣,他的運弓結實有力,音色清晰乾淨,對比鮮明;末樂章最難的顫音段落,在一些分句與速度上出現少許技術上的妥協,幸未影響樂曲的流暢度,仍具有充足的說服力。整體清新自然的演繹,在沉穩中滿懷自信,體現出小提琴家的率真性情與青春活力。

陳銳(Ray Chen)一九八九年生於台灣,在澳洲長大,於二零零八及二零零九年分別獲曼紐軒小提琴大賽與比利時伊莉莎白皇后大賽冠軍後,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小提琴家之一,陳銳曾於二零一五及二零一六年訪澳,兩場音樂會均有一流發揮。發行於二零一一年的「魔鬼」,音樂感濃烈,音色豐富多變,韻味十足,他把第一樂章演繹得情深款款,細膩動人,雙音準確精緻,實在美不勝收;第二樂章造句亦美妙,推進得氣定神閒;末樂章結合微妙的快慢、強弱控制,小提琴音色的虛實變換盡在其指掌之間,那種有如魔術般變幻莫測的刺激感,真讓人有點心驚膽顫。

黃蒙拉(Mengla Huang )一九八零年生於上海,師從余麗拿,連獲多個國際獎項後,於二零零二年再奪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之後隨匈牙利小提琴家Gyorgy Pauk繼續深造。自出道以來,黃蒙拉一向是國內最炙手可熱的小提琴家,且擁有豐富的國際演出經驗,有「東方帕格尼尼」之稱,他曾於二零零四及二零一零年亮相於澳門音樂會。黃蒙拉的「魔鬼」推出於二零零八年,他的拉奏相當放鬆,似乎有點漫不經心,琴音相對內斂深沉,雙音打造發乎自然,感情投放直接坦率,毫不渲染;末樂章有板有眼,一氣呵成,絕不含糊,單以此樂章而論,黃蒙拉的演繹是三位中最精彩者,雙音與顫音結合天衣無縫,聲部線條清晰,輪廓分明,完成得漂亮完美,教聽者充分感受到「魔鬼顫音」的真諦。

上述三位大師均屬當今最矚目的年青小提琴家,同樣擁有高超技巧與穩重台風,他們的成長與訓練背景各異,僅就《魔鬼的顫音》而論,已分辨出三者不同的風格與藝術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