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萬象)伏牛山村變身手繪小鎮 王丁 韓朝陽

 沿著白牆灰瓦掩映下的河邊步道漫步,村支書武松生總覺得眼前的「江南小鎮」彷彿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因發展旅遊「改頭換面」的村莊與他五十餘年朝夕相處的「灰頭土臉」的窮山村反差巨大。

 就在三年前,武松生還完全想不到豫西伏牛山深處的窮山溝裡能建起讓城裡人看著漂亮、住著舒適的民宿,更想不到一家民宿每年能掙幾十萬塊錢。

 武松生的家鄉在河南省嵩縣黃莊鄉三合村,素有「九山半嶺半分川」之稱的嵩縣是深度貧困縣,「山大溝深,土地貧瘠,地下沒礦,山上無林」的三合村是大山深處最窮的村。老一輩三合村人與貧困鬥爭了幾十年,開荒種田,日夜苦幹,但限於自然條件,土裡刨食終究無法擺脫貧困。

 「地在山上掛,旱澇都害怕,一場大雨來,要啥都沒啥。」五十九歲的武松生用一段順口溜描述靠天吃飯時村莊的貧窮,「全村四百一十五戶,一百三十三戶都是貧困戶。」貧困曾烏雲般遮蔽三合村人脫貧致富的希望。

 轉折發生在二零一六年,外出求學歸來的年輕人馮亞珂為村裡闖出了一條旅遊致富的門路。美術專業畢業又在鄭州辦過四年美術培訓班的馮亞珂,深知原生態村落的開發價值。「遠山、密林、小河、民居,很多學校、畫室都需要這樣的寫生基地,我一直謀劃著回村裡發展寫生經濟。」他帶著籌集到的一百五十萬元資金回到家鄉,拆了自家的舊房,建起了村裡首家農家賓館,主要接待寫生學生,不出所料,開張半年賓館就營收二十多萬元。

 馮亞珂的成功讓村裡百姓看到了發展旅遊的前景,在當地政府支持下,三合村結合異地扶貧搬遷,改善基礎設施,修繕古屋民居,新建賓館民宿,整體打造村容村貌,吸引七十餘家畫室簽約合作,逐漸成了寫生專業村,三合村也由此叫響了「手繪小鎮」的名號。如今,二十五家農家賓館年接待遊客三萬餘人次,年收入約四百萬元。

 近年來,越來越多在外闖蕩的年輕人看好良好生態帶來的發展機遇,更多像馮亞珂一樣的三合村人回鄉創業。三十歲的高彪曾長期在外帶團組織拓展培訓,他發現願意親近大自然的人越來越多,「河裡摸個魚,玩玩泥巴,都成了孩子們熱衷的夏令營項目。」於是,跟隨馮亞珂的腳步,高彪將團隊拓展、夏令營等項目帶回了山清水秀的三合村,僅二零一九年暑假期間,高彪就接待了萬餘名遊客。

 見識廣、懂市場、會經營的三合村年輕一代逐漸開發出更多旅遊項目,與越來越多的村裡人共享旅遊紅利。「七八十歲的老人,坐著當一個小時模特,就能掙十五塊錢。」武松生說。如今的三合村已發展為集寫生、攝影、研學、培訓於一體的旅遊綜合體。二零一八年,三合村脫貧摘帽,盤旋在村子上空的窮雲散了。◇